签语饼,为什么有人说美式中餐和国内中餐差距很大?
早在2005年,《纽约时报》就曾报道说美国中餐馆数量已达3.6万家,超过麦当劳、汉堡王这类美式快餐店的总和。美国人甚至把中餐带上了太空,NASA(美国宇航局)就曾把糖醋猪肉列入了给宇航员准备的航天菜单。而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刺杀林肯的那座房子,如今已经变成了中餐馆,就是位于华盛顿的“锅和卷”(Wok & Roll)……
而在美剧里,中餐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许多美剧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主角们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着外卖的中餐,一边聊天喝酒分享着喜怒哀乐 。已经有些年头的《老友记》,时不时就会出现中餐的镜头;而在《生活大爆炸》里,几位宅男已经抱着中餐外卖桶啃了整整九季。尤其是Sheldon,他最爱的就是左宗棠鸡和陈皮鸡块了。

等等,为什么这两道菜在中国从来没有见过?其实,何止是这两道菜,很多美国人熟知并且喜欢的中餐,在中国根本就找不到。今天就来说说,美国人为什么会爱上这些中国人从未听说过的“中餐”?19世纪下半叶,美国报刊讽刺中国人吃老鼠的漫画,这是当时美国人对中国饮食的误解和偏见。中餐是什么时候进入美国的?19世纪20年代,第一批华人移民美国。十多年后,加州开始了淘金热,至少20000名华人去到美国西海岸寻找“金山”。这些华人不仅分布在采矿业、制造业、铁路等行业中,也把中餐带到了美国,当时一些中国人在金矿附近供应各种炒菜,取名“chowchow”(炒炒之意)。但是,随着淘金热和修筑铁路的热潮慢慢褪去,加州的生活也愈发不易。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华人劳工相较白人劳工更加吃苦耐劳,而且报酬低廉。白人劳工认为,中国人“偷”走了他们的工作,中国人成为歧视、甚至仇恨的对象。饮食也成为歧视的一部分。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肉食代表了强壮、勇猛和男性气概;而爱吃米饭的华人,则代表了相反的性格特征。在食物链中,食肉动物位居上游,类比到人类社会,食谱的不同成为了华人天生地位低下的证据。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与此同时,华人吃老鼠的谣言也广为流传,并且吃老鼠作为美国人对中国饮食的误解,持续了一个世纪。1850年代,华人矿工就被认为以老鼠为食;1877年,美国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中,美国各民族一起享用丰盛的感恩节大餐,在座的华人正在大口吃着老鼠。南北战争后,现代卫生观念在美国兴起,卫生和健康成为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且把它作为文明和野蛮的界限。华人吃老鼠被认为是不洁的事情,也就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对立面。1882年,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常年歧视最终导致《排华法案》出台。炒杂碎炒杂碎,最早的美式中餐19世纪末,美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在美国食物史上,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们外出吃饭的增多和餐馆的兴起。因为城市化加速、外来移民融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中白领工作岗位的增加,大量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办公室。原本由女性负责的烹饪等家务劳动,开始由社会提供。当时社会地位仍然十分低下的华人填补了女性走出家庭后的两项空白:洗衣和做饭,而这两项工作也不会对白人男性的工作造成威胁。据1920年美国对45614名已就业华人进行的统计,从事餐饮(包括服务员和厨师等)的比例占到了就业华人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第一个美式中餐的招牌菜“炒杂碎”(Chop Suey),也在19世纪末诞生。当时的《纽约晨报》刊登了炒杂碎的做法:将一定量的芹菜切碎,再将干香菇泡发,切入些许生姜。将鸡杂放入花生油中炒到微熟,再加入其余原材料和水混炒。最好吃的料子是猪肉片和干墨鱼块以及在潮湿环境下发芽的黄豆。这些芽苗大约2英寸长,尝起来非常柔嫩可口。除外还应该添加一些酱汁和花生油给这锅油腻的食物调色。接着,你就可以尽情享用了。倘若你能消化得了,就肯定可以像李鸿章一样长寿。19世纪华裔社会活动家王清福列出的炒杂碎经典菜单包括豆芽、鸡胗和鸡肝、牛肚等廉价食材。关于这道菜的起源,长久以来的一个传闻是:1896年李鸿章访美,在一家餐厅里吃饭,因他有消化不良的痼疾,就把桌上几道菜随便倒在一起混杂成一道新菜。有人问起这道新菜的菜名,结果被告知是“杂碎”,于是这道菜又叫“李鸿章杂碎”。其实在李鸿章访美前,“炒杂碎”就已经存在,这道菜起源于广东。后来,为了适应美国人的口味,肉代替了内脏。改良后的“炒杂碎”成为了美国中餐馆的一道名菜,专做“炒杂碎”的杂碎馆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了。 1898年,记者路易斯贝克在其《纽约的唐人街》中,称杂碎的市场潜力也归因于它适中的价格,据贝克报道,唐人街一家典型的杂碎馆装修很简陋, 很少铺桌布,但满满一盘子杂碎只需15美分,也就是现在的3-4美元。到了1925年,仅旧金山就有78家杂碎馆。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1929年作油画《杂碎》中餐馆也开始慢慢的渗入美国社会,波士顿、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各大城市中都相继开始出现中餐馆。不过这些中餐馆距离中国人的口味越来越远。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访美,在一家中餐馆吃过饭后表示,那顿饭丝毫没有让他想起家的感觉。左宗棠鸡左宗棠鸡,美国最知名的一道中国菜1943年,美国政府撤销了《排华法案》,随后几年,连年的战争以及1949年的政权更迭,大量的大陆人移居到台湾和美国。特别是1965年移民政策放宽后,大批华人继续涌入。到了1971年,台湾失去了联合国席位,不少心存恐惧的人,也拖家带口的移民到了美国。很多人来到陌生的环境里,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技能,入行门槛低的中餐馆是在美华人的支柱行业。而且,和之前华工多来自广东、福建不同,这次大规模进入美国的移民人口更加多元,川菜、湘菜、淮扬菜……各大菜系都在这段时间迅速引入美国,重新定义美国中餐。二战后,普遍富裕的美国人对饮食也有了新的认识,美国人意识到饮食除了填饱肚子之外,也可以是艺术和享受。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兴起了一股吃正宗中国菜的热潮。左宗棠鸡,这道中国人从未听说过的菜品,就在这时候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左宗棠鸡的发明人是湖南籍厨师彭长贵,他在台湾曾担任蒋介石的私厨,并负责公务宴请的烹调。最开始,左宗棠鸡是用鸡肉粘上辣酱,用大蒜、生姜和辣椒小炒。至于这道菜为什么会叫左宗棠鸡?一是左宗棠乃湖南名将,此乃遵循中国人以名人命名菜的传统;二是表达了彭长贵师傅及其同袍的浓浓思念故土之情。1973年,彭长贵前往美国,在纽约开设彭园餐厅。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彭园用餐后,非常喜爱左宗棠鸡,后来经常前往。再加上ABC电视台曾推出报道此菜的特别节目,使它在美国声名大噪,成为美国人认知中最著名的中国菜之一。然而,现在美国各地中菜馆推出的左宗棠鸡,依照不同厨师的创意而有许多变化,主要特征之一是带有甜味——彭长贵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连他自己也不认识美国的左宗棠鸡了。除了左宗棠鸡,还有很多美式中餐大量使用酸甜酱,食材通常来自菠萝樱桃等罐头水果,便宜的罐头食材也能保持菜品价格的低廉。这些中餐,很多中国人连听都没听过除了李鸿章杂碎和左宗棠鸡,美国还有很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中餐”……炸蟹角(Crab Rangoon)美国人很喜欢吃这种里面包了蟹肉和奶油干酪的酥炸馄饨。不过,这道菜只有外形最像中餐,中国人基本上不会用奶油、奶酪来做菜的。幸运饼干(Fortune Cookies)这已经是华人餐馆的一张中国菜名片,一种脆甜的元宝状小点心,空心里面藏着吉祥的文字,有传闻说,签语饼其实是模仿了日本的仙贝饼(Senbei)。日本的饼干内有签语纸条,并且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是没人知道为什么最后就演变成了中餐。糖醋里脊(Sweet and Sour Pork)如果你觉得这道菜在中国很常见,那就大错特错了。美版的糖醋里脊和传统中国的糖醋里脊不一样,为了不混淆,翻译成“酸甜猪肉”比较合理。和中国的糖醋里脊不一样,美国的糖醋汁里主要是番茄酱,所以美版的糖醋里脊也会更甜。芙蓉蛋(Egg Foo Young)真正的芙蓉蛋是广东的一道传统名菜,用鸡蛋液与叉烧肉、笋丝、香菇、调味料等拌匀煎制而成,各种副料裹藏于蛋块之中,肉香和蛋香结合,总让人回味无穷。但芙蓉蛋到了美国就完全变了样,成了鸡蛋和蔬菜的混合。据说,美国的芙蓉蛋是由曾在伐木场或铁路上工作的美籍华人大厨们创造的。西兰花炒牛肉(Beef with Broccoli)西兰花是欧美人比较喜欢用的一种蔬菜,用它来炒牛肉在中国可不常见,这是地地道道的美式中餐。橙皮鸡(Orange Chicken)《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的最爱,他甚至还特意向中餐馆老板请教了橙皮鸡的做法。橙皮鸡属于左宗棠鸡的一种,但是味道比左宗棠鸡更甜。虽然中餐当中的确有一道菜叫橙皮鸡,但是两者完全不同。美国的橙皮鸡看起来很粘稠,外形不规整,而中餐的橙皮鸡并非如此。蛋花汤(Egg Drop Soup)美国的蛋花汤和中国的蛋花汤并不一样,两种汤的主要区别是:美版的蛋花汤里含有玉米淀粉。中餐在美国为什么难上档次?尽管中餐馆在美国数量繁多,历史也不算短,但还是难以摆脱一种形象——廉价外卖。我们在美剧中看到的中餐,几乎都是外卖。这是因为二战后,美国人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中餐馆也瞄准市场需求,开始大量做外卖。一些美国快餐,比如肯德基和麦当劳也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熊猫快餐”创始于1983年,用了2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中式快餐店据统计,美国中餐馆数量在二战之后快速增长,但是多数中餐馆都是简易外卖店,遍布大街小巷,以更低廉的价格与麦当劳、赛百味等快餐店争夺顾客,不仅提供中式菜,还提供炸薯条等西式快餐。2008年《华尔街日报》曾有评论《中餐为什么难上档次》,作者认为,高档中国餐馆总试图在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做些不中不洋的中国菜;而味道地道的中国菜就只能去纽约法拉盛唐人街去找,然而那里的环境往往难以令人恭维。另一个原因是,从100年前至今,美国中餐馆都没有摆脱“环境肮脏”的评价。2007年,洛杉矶的卫生部定期派卫生检查员给餐馆按百分制打分,检查的范围包括:食品冷冻或加热是否严格遵守规定、厨师的个人卫生情况、是否使用剩菜或不洁。结果在80.9%的餐馆能得到A级的情况下,中餐馆却大相径庭,能得到A级的只有33.6% ,得B级的竟多达60.5%。
张小娴各个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有哪些?
1、《贴身感觉》 “我们最大和情敌,不是第三者,而是岁月。” 张小娴的第一本作品。书名是她在《明报》专栏的栏名。这本书在一九九四年七月香港书展推出,迅速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亦使她在文坛受到注目。 书里有不少张小娴的爱情格言。
2、《面包树上的女人》 “能令对方伤心的,才是两个人之间的强者。” 张小娴第一本长篇小说,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直到一年零七个月之后,仍然位列畅销书榜之内。许多人说,这本小说是张小娴的成名作。
3、《卖海豚的女孩》 “一个女人,以她所有的爱和伤痛,发出一种声音,使得动物也为她伤痛。只是爱和伤痛,都会败给岁月。” 一个和海豚有关的爱情故事,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
4、《禁果之味》 “最能反映一个女人的品味的东西,是她现在和过去爱上一个怎样的男人。” 张小娴第二本散文结集,风趣幽默,一针见血。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
5、《三个ACup的女人》“爱一个人,是你必须有一点儿恨他,恨他令你离不开他。” 张小娴加盟皇冠出版社第一本作品,雄踞商务印书馆畅销排行榜榜首达三个月,并于同年成功感动台湾读者。 这是张小娴最受谈论的一本小说,也是她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6、《是谁拿走了那一双雪靴》 “你希望我在众里寻到你,使你知道,曾经迷惑我的,不是那一怎艳红,而是你——” 张小娴第一本短篇小说结集,十二个爱情故事,风格奇诡,引人入胜,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 本书封面的女孩子正是张小娴本人。
7、《亲密心事》 “两个女人,只要曾经爱上同一个男人,她们一生都会互相比较。” 张小娴与你分享她的私密心事。在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上停留达四个月这久。
8、《再见野鼬鼠》 “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 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榜首位置。 野鼬鼠是一种战机的型号,由于可以在空中加油,所以能够长久停留在空中,地久天长。它跟爱情有什么关系?看看本书你便知道。
9、《我微笑,是为了你微笑》 “你不甘心地问我:‘为什么会是他?’我只告诉你,爱情可以有很多段,恩情只可以有一段。” 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第一名。 10、《荷包里的单人床》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一本关于暗恋的故事。若你曾经暗恋别人,你看完这个故事,一定会哭,然后看第二次、第三次…… 连续两个月雄踞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榜首位置。
11、《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风》 “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那么即使我流泪,在雨中,也不容易被你看到。” 一本最温柔的散文集,春雨绵绵。 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停留达三个月。
12、《三月里的幸福饼》 “至于我身边的男人,不过是阴差阳错,而在我生命里勾留的人,我无法爱他更多。” 幸福饼是一种藏有签语的饼干,你吃过没有? 此事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13、《悬浮在空中的吻》 张小娴第一本附有插图的散文集,由台湾漫画家张妙如绘画。很多人说画中那个鼻子尖尖、你上有几颗雀斑、束马尾的女孩子很像张小娴。 此书甫推出即荣登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第一名。
14、《雪地里的蜗牛奄列》 “‘你爱我吗?’‘已经爱到危险程度了’。‘危险到什么程度?’‘已经无法一个人过日子’。” 张小娴最新作品,一个令你流泪的故事。我们一生能听到多少回“我爱你”? 此书在九八香港书展推出后立即登上商务印书馆畅销书榜榜首。
15、《幸福鱼面颊》 “好的爱情是你透过一个男人看到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此文系转载,如若不允许请告知,立即删除)
餐饮有哪些营销手段或者活动?
历久以来餐饮行业都算是红海一片,各大商家为了点儿可怜巴巴的人气绞尽脑汁,恶性竞争更是肆意横行!餐饮人为了更好的经营发展,想尽办法为餐厅的“持续生长”做营销宣传,点滴都是痛啊!几千块一天的地铁、公交站台广告位,对于中小型餐厅来说必定是遥不可及,只能靠着铺天盖地的传单勉强宣传,今天袁记肉夹馍加盟就跟大家分享些:细数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却牢牢抓住顾客心的“免费广告位”!
1、隐藏的小纸条
大多数餐厅的营销方式缺乏新意,且无法与消费者真正产生互动。相比之下,有些成本不高却能实实在在让人感觉到餐厅的用心之处的物件,反倒更容易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上海的一笼小确幸餐厅的“签语饼”便是如此。
一笼小确幸餐厅在甜品中藏入各种寓意美好的签语条,有趣而不重复,且这些签语均出自粉丝之手,通过采纳粉丝的文字,让粉丝充分体验到了进行餐厅品牌建设的荣誉感和参与感,品牌忠诚度自然大幅提升。
这样一来不仅为顾客的用餐体验带来更多的惊喜,同时也赋予了餐厅更多的社交功能。一张张藏在签语饼里的签语条超越了一笼小确幸餐厅的主打菜品,成为这家店在朋友圈和微博刷屏次数最多的物件,营销效果自然手到擒来!
2、包装袋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餐厅里随处可见的那些打包袋、外卖包装盒和快餐纸袋,在这些包装袋的平面上印制标识几乎是90%的餐饮经营者都能想到的玩法。
但实际上,除了作为品牌信息的输出地之外,这些包装袋还是一个庞大的流量入口,它可以借助不同品牌的IP属性聚集不同类型的客群,扩大粉丝圈层;也可以刺激消费者拍照分享的欲望,增加加品牌的曝光和二次传播。
3、桌面
在桌面上进行创意营销,相比菜单和墙面有更大的优越性。桌面离顾客最近,且能够让顾客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无论是托盘上的一次性餐垫纸、高档餐厅桌上的餐布、贴在桌上的图片,还是桌子与隔板间的夹层,都能为餐厅带来更多的营销价值。
4、收银小票
收银小票除了方便顾客核算自己的购物清单之外,还能干点什么?放二维码求关注?算了吧,这只会让顾客更快地把它丢掉。
在创意大师手中,收银小票也能成为餐厅招揽生意的利器。一笼小确幸餐厅在收银小票的狭小空间上印了一些温暖的话:“值得做的事都值得一做再做”“吃饱了就不空虚了”“你吃不动了?我才不信呢!”这些接地气又有趣的话,无疑会给前来用餐的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这些购物小票还没有珍贵到让顾客收藏的程度,但至少能成为餐厅输出自身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