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的马骝谐音,粤语土白话人为什么把客家人潮汕人桂柳话人称为捞佬呢
开心的马骝谐音,粤语土白话人为什么把客家人潮汕人桂柳话人称为捞佬呢?
你应该问一下为什么全国人民都叫土白为马骝,马来种。其实网民没有叫错,土白就是百越土著,俚獠疍猺人改汉。
现在的广府人非常复杂,有疍家,俚人,獠人,猺人,畲獞。由于受汉人影响程度不同,现在的白话口音也千奇百怪。简直就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
调
萼语开心的马骝怎么学唱?
普通话是4个声调,但粤语是6个声调,所以有些字用普通话的谐音很难表达出来,我尽量用相似的谐音字表达吧。
开心的马骝 【嗨伤dei麻喽】 紫色夹杂灰色衬着T恤橙雨楼 【几sei嘎杂灰sei缠捉T所餐雨楼】 思想放任衣衫更是不须多扣钮 【西想放yen衣衫刚西巴水多口楼】 衫松裤大胶表带著拉绳的布袋 【衫松服逮高biu带捉来绳dei波代】 街边跳动开心快活七彩的马骝 【该兵tiu动嗨伤fai五叉彩dei麻楼】 夜不再等候别放手不再要走 【夜,巴拽挡候,比放手,巴拽由走】 夜街穿插左右 【夜该,倾插左右】 令我热热烈烈痛痛快快似喝醉了酒 【令我一一力力痛痛faifai期火醉流走】 大雨落在七彩雨楼雨点似菊豆 【逮雨落拽叉彩雨楼两丁期哥豆】 十支著上七彩雨楼的湿水马骝 【傻贼捉想叉彩雨楼dei沙水麻搂】 夜里荡在尖东去追刺激快感受 【夜nui东拽京东嘿追期给fai感受】 站在路上一起再多饮光几罐酒 【站拽落想呀嘿拽多仰光给滚走】 希望能帮助你。开心的马骝歌词中的雨楼是什么意思?
刘德华的《开心的马骝》的歌词中“雨楼”其实是“雨褛”,也就是“雨衣”的意思。 “褛”在粤语中是多音字,其粤语注音(粤拼)和读音如下:(是粤语读音,用普通话的谐音来读是不准确的) 1、leoi5,读“吕”字音,意思:①衣襟;②破烂不堪。 2、lau1,读“楼”字的第一声,意思:①大衣、外套;②披着;③(蚊蝇等)伏在、停留、爬、叮。 所以,粤语中的“雨褛”就是“雨衣”,粤语中的“大褛”就是“大衣”。
中国最难听懂的方言是哪些?
说到最难听懂的方言,我还挺遗憾自己不会说方言~~
我父母祖籍山西,十几岁跟着长辈出来到河北,山西方言慢慢就变淡了。而祖父母在过世前这么多年仍然带着一些山西话特有的语音语调和特有的习惯,比如喜欢叠字:看花花(花读二声),毛眼眼(形容大眼睛双眼皮),毛腿腿(指鸡的腿,有一首民歌说红公鸡毛腿腿)。这叠音词带着地方特色和特有的发音,听上去既淳朴又有趣。
另外,山西人喜欢吃面,面试种类各种各样,对于我这种从小在外地长大的孩子来说,完全分辨不清。除了大众都知道的拉面、刀削面、扯面,还有饸烙、碾疙瘩(也叫猫耳朵)、拨鱼儿,等等。种类多到外地人傻傻分不清楚。
【饸饹】
【猫耳朵】
【拨鱼儿】
因为家里人还带有轻微的口音,也知道一些特别的词汇,所以我对山西方言还是能听懂一些。对我来说,我听过最难懂的是闽南话。前些年我在福建呆过一阵,去过泉州、厦门、福州,当地人说方言真的是一句都听不懂。
据百科说:
闽南语,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致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汕尾市地区、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福建话、汕尾话、河洛话等;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比如,他们会说:
熬早(早上好),歹势(对不起,难为情),食未(吃了吗),食甚物(吃了什么),呷哺(念jiǎbèng,吃饭)。箸,一双箸,我攑一双箸。(筷子,一双筷子,我拿一双筷子)汤匙,一枞汤匙,我摕一枞汤匙。 (调羹,一把调羹,我拿一把调羹)不看字,单听音,根本联系不到一处去。我太难了。ლ(ٱ٥ٱლ)
还听过一些其他地区的方言,比如湖南话,客家话,河南话,山东话。山东话、河南话如果不说特有的词汇,大部分还是能领会意思。湖南话说慢一点,能听懂一点点。据说相邻的两个村子,很可能方言也大相径庭。说快了就一点都听不懂。客家话听过几次,也是各种各样、种类繁多,一点都听不懂。
中国的方言确实太博大精深了。曾经一度很遗憾我自己不会说方言。因为从小学开始,老师都讲普通话,父母在家里虽然有点山西口音但是基本是普通话,没有说方言的土壤。上了大学之后,宿舍的同学给家里打电话说着家乡话,打完电话瞬间就能调频成普通话跟我们聊天。感觉掌握了语言的密码,真是有语言天分。当时好不羡慕。^_^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