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天诺,大家认为中国汉字哪个字最有价值
太初天诺,大家认为中国汉字哪个字最有价值?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汉字当中意义最好的字应该是“礼”。《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是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在中国意义非凡。
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一般是指礼仪,所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老爱贤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要尊重老人,因为老人人生经历丰富,工作大半辈子,对国家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老人因大半辈子的辛劳工作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年轻人,对长者和老人,都应处处给予方便。
说到敬贤,三国有个典故"三顾茅庐",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一而再,再而三亲自到诸葛亮的住处请其出山,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 、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正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 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三、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启迪。
四、容仪有整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可见仪表仪态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皇帝从来不担心呢?
太医可以随意出入后宫?谁告诉你的?!远的不说,以清朝为例,清朝的太医通常非经宣召是不能随便进出后宫的。晚上在紫禁城值班的太医,通常只允许在值班房内活动,充其量也就是到值班房门口台阶上透透气。胆敢到处游荡者,杀无赦!更何况,太医值班房外面就有侍卫和太监值守,太医根本不会、也不敢随意走动。
太医是如何给皇帝、后妃看病的呢?给皇帝、后妃、小皇子、小公主们看病可不是一件好差事,稍有差池是会掉脑袋的,甚至可能祸及满门!因此,真正的名医大多不愿意担任太医。太医院虽然名曰最高级别的医院、医学院,实际上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尸位素餐的庸医还是有不少的。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似乎太医院里都是全国顶级的名医。
太医给皇帝、后妃们看病可不像现在的医生那样随意。在受到宣召之后,太医必须由专人陪同才能进入后宫。到了皇帝、后妃宫中,下跪请安是免不了的。一套礼仪全部结束之后,才能开始看病。而且,你得跪着“请脉”!坐着是不要指望了,皇帝、后妃们心情好能赏你站着就不错了……皇帝是万金之躯,太医自然是不能像现而今的医生一样掀开衣服听诊、触诊、查体的。侵袭性检查就更加不可能了!当然,传统中医似乎也没有这些。皇帝充其量就是让太医远远看一看大体,太医更多地还是通过观察、询问病史及切脉等手段来获得诊断所需的东西。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辅助检查手段并不太多。因此,这似乎也不太会影响诊断。
但是,后妃们就比较麻烦了。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还是皇帝家的女眷,查体就不要指望了,人有时候都未必见得着!只能隔着帘子问几句病史或者由后妃的贴身宫女、太监转述。病史采集基本上到此结束,所谓切脉、甚至神奇的“悬丝诊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隔着丝线能摸出什么来?就算直接切脉,也不能有肢体接触,得用布隔开,其效果可想而知……也就是意思意思了。
因此,太医给皇帝、后妃看病,尤其是给后妃看病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病史不全,查体近乎为零,又没有现代检验医学、影像学的辅助检查,诊断难度可想而知。治疗则更加麻烦!给皇帝、后妃下药,如果下猛了,出现什么毒副作用、不良反应,那太医就等着脑袋搬家吧!治不好,同样是脑袋搬家。所以,太医们往往会耍一些滑头,大病小治、急病缓治……能治好自然是功劳,治不好也不能说出来,用缓药、甚至安慰剂慢慢拖……只要不立即出现问题就行!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所谓“偶感风寒”还是有一定真实依据的,并不完全是编剧杜撰。别以为中国古代皇帝、后妃的医疗条件都非常好,虽然拥有各种名贵药材,实际上还不如老百姓!大环境摆在那里,名医成为太医之后很可能都会变成“庸医”……要不怎么明清皇子夭折率那么高,那么多皇帝、后妃英年早逝呢?
皇帝不担心太医与后妃有染吗?这个问题您还真多虑了!且不说太医未经宣召不能随意进出后宫。即便被宣召了,也必须有专人陪同。换言之,太医根本没有和后妃独处的机会!出于男女之防,太医给后妃诊治时是不能有肢体接触的,查体就更加不可能了。至于妇科检查之类,那就更加更加不可能了!
太医给后妃诊病必须隔着帘子,切脉必须隔着布或者耍起那神奇的“悬丝诊脉”……有时甚至连后妃的面都见不着,只能由后妃的贴身宫女、太监转述病史……而且,诊病时周围必须有宫女、太监陪同,太医与后妃不能独处一室!怎么有染?在大庭观众之下打情骂俏?还是大庭观众之下怎么样?
皇帝比您更担心他自己头顶一片大草原!怎么可能给太医这样的机会?别说是太医,就算是负责后宫安全警卫的侍卫,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擅自换岗,更不能随意走动!一旦被发现,后果相当严重!没有谁会愿意冒着祸及满门的风险干出那些事情。
那些个什么温太医与甄嬛、傅恒与魏璎珞如何如何,都是电视剧编剧们一厢情愿杜撰出来的东西,千万别当真!太远的不好说,明清历史上和太医私通的后妃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也不可能出现!即便是侍卫,也没有和后妃私通的可能性,充其量也就是明朝宫廷中宦官与宫女对食而已。太监身上缺样东西,大家都知道,或许明朝后来的皇帝们都懒得管了,反正就是个摆设,你们爱干嘛干嘛吧……
清末收复新疆是胜利还是失败了?
当时的左宗棠已经收复了,肯定是胜利的。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真的是竭尽全力。尽管结果不是那么如意,但是在他的军事能力范围内,他尽力了。
清军进入新疆后,与沙俄对峙数月,决心与沙俄决一死战。
当时的沙俄,得知左宗棠“三路大军收复伊犁”的方案后,又见左宗棠的部队,气势如虹,有决一死战的架势。
觉得自己没有把握战胜左宗棠,还是回到了谈判桌。双方再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这仍然是个不平等条约,虽然收回了伊犁,但还是割让了7万多平方公里,增加赔款500万两。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真的是竭尽全力。尽管结果不是那么如意,但是在他的军事能力范围内,他尽力了。
在西征新疆之前,他曾写过一封家书,甚是感人: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他只是希望,以身作则,给世人做个榜样。
希望后继有人,能自强不息。
左宗棠就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人,对于侵略者,打得赢,不退让,打不赢,也要竭尽所能与敌人拼死一战,绝不投降,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
每每读及这一段,都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哪位亲清楚茶具10大品牌排行?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一位:金灶茶具
金灶茶具始创于1989年,是广东海利集团旗下的一个产品。海利原本只从事机电产品和水族器材的开发,由于董事长陈骏平从小喜好工夫茶的缘故,对茶具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遂于1989年初成立KAMJOVE金灶茶具作坊,专注于茶器具的开发与制作。金灶茶具一直希望能融合艺术与技术,将茶艺的种种表现技法,运用在茶具的创作上,创作出具有艺术及实用双重价值的产品。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二位:汉唐茶具
汉唐茶具品牌是中国大型茶具专业制造商之一,致力于手工制作茶具的企业,著名品牌,茶具十大品牌,浙江汉唐茶文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三位:恒福茶具
恒福茶具是广州恒福茶业旗下的一个品牌。广州市恒福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茶具、茶叶、茶食品以及相关茶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拥有包括“恒福”、“恒陶”、“东道”等多个知名品牌。公司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倡导品位生活为指导思想,以现代的管理方式,融合科学的生产技术,积极改进传统茶叶、茶具的生产工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饮茶生活。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四位:龙福茶具
龙福茶具是行业著名品牌,茶具十大品牌,专业致力于设计生产销售茶具产品的企业,厦门龙福茶具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五位:之永利茶业
永利茶业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全世界品茶、爱茶人士提供高贵典雅产品的同时,将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汇天下珍器,聚人间真情”,公司所经营的茶具品种多样化,细分为:木质、陶瓷、紫砂、竹制品、不锈钢、玻璃六大系列。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六位:华艺茶具
华艺茶具品牌于1980年,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紫砂茶具行业知名品牌,竞争力企业,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经营!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七位:茗匠茶具
茗匠致力于天然、手工、蕴涵传统文化的高品质竹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现已发展成为集竹板材、竹家具、竹餐具、竹茶具、竹茶盘,茶具工艺品,一体的竹制品专业化公司
八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八位:郑源茶具
郑源茶具的产品以进口黑紫檀木、绿檀木、红檀木、花梨木等优质原木为材料,经传统工艺制造,科学烘干处理,制成上乘茶艺木制工艺品。其材质经省林业检测中心检测为“世界上名贵木材之一”,外观设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认定为《专利》,在国内外市场赢得广泛赞誉。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九位:茶艺世家
茶艺世家茶具泉州市茶艺世家茶具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之一。这家公司一直是致力于设计生产茶具产品的企业,茶具行业著名品牌,十大茶具品牌。
中国十大茶具品牌排行榜第十位:同欣茶具
同欣茶业公司是专业致力于设计生产销售茶具产品于一体的企业,同欣茶具是行业著名品牌,十大茶具品牌,泉州同欣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
历史上有哪些人征服了欧亚大陆?
他所创建的国家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在铭文中,他骄傲地说:“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 2.大流士一世 (Darius I公元前558—公元前486年),波斯皇帝(公元前522—公元前486年在位)他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了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诺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大流士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 3.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Alexander III of Macedon, Alexander the Great , 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富盛名的征服者。他雄才伟略,勇于善战,领军驰聘欧亚非大陆,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生于马其顿王国首都派拉城。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阿育王(Ash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5.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姓赵氏[1][2],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4],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6.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7月14日[1]—公元前87年3月29日[2]),字通,汉朝第七位皇帝,西汉时期的皇帝、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文学家。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7年7月14日生于猗兰殿,公元前87年3月29日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连续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7.恺撒大帝 古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出身于罗马著名的尤利乌斯家族,父亲曾任行政长官。少年时期学习过修辞学和演说术,受过良好的教育,从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领袖,反对贵族派。历任财务官、监察官、祭司长和大法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同盟,共同统治罗马共和国,史称“前三头”。公元前58年取得高卢总督职位,几年内征服了高卢全境。他不仅有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他训练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公元前49年,凯撤打败了庞培,夺取了政权(克拉苏已在一次对外作战中死去)。以后几年间,他获得无限期的独裁权力,集执政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力日渐削减。凯撒实行的一些措施,如将行省土地分给8万老兵,减轻负债者的债务,惩治贪污勒索官吏等,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议事厅,被以布鲁图和喀西约为首的反对派刺死。凯撒留下两部有历史价值的著作,即《高卢战记》、《内战札记》。 8.奥古斯都 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公元前63.9.24~公元14.8.19) 古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元首政制创始者。凯撒的甥孙。 公元前44年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43年与安东尼、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公元前42年与安东尼在菲利皮之战中打败共和派首领布鲁图和喀西约。公元前36年打败庞培之子绥克斯都·庞培,剥夺李必达的军权,成为罗马西部的主宰,与控制罗马东部的安东尼成对峙之势。公元前32年与安东尼决裂,公布安东尼将部分国土赠予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遗嘱,鼓动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公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公元前31年在亚克兴海战中打败安东尼和埃及女王。次年率军进占埃及,安东尼绝望自杀。 内战结束后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公元前28年改组元老院,自任“元首”(首席元老)。前27年宣布“交卸权力”,获“奥古斯都”(意为神圣者、至尊者)尊号。后世即以此称之。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将军、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为加强统治,对军队进行改革:强化职业军队,实行雇佣兵制度;建立禁卫军,驻守罗马和意大利;规定士兵服役期限,禁卫军士兵为16年,军团士兵20年,辅助部队25年;为退役老兵建立军事殖民区,给军队各级单位赋予固定番号。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他善于审时度势、进退有节,处事机智果断、谨慎稳健。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 9.公元280~公元337 君士坦丁大帝[1](Constantine the Great,全名Gaius 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是罗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他信仰基督教并制订出鼓励该教发展的许多政策,使基督教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作用。 1、 废除“四帝共治”; 2、 划分全国为四大行政区,行省、军政改革; 3、 迁都君士坦丁堡; 4、 “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 10.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西元 526 ~ 565 年在位〕 (由于翻译的不同版本,在某些地方也译为优士丁尼)查士丁尼大帝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西元 526 ~ 565 年在位。他曾经镇压平民起义,征服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主持建造圣索非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以及位于帝国西部意大利拉芬纳[Ravenna]的圣维托教堂[San Vitale]。 统治期间,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因此后人称这段时间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First Flowering period〕。 11.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生卒时间:隋文帝开皇18年12月22日(公元599年)——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5月26日(50岁) 庙号:太宗 谥号:文皇帝(唐高宗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加谥文武大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12.查尔斯大帝(法语:Charlemagne、德语:Karl der Gross、英语:Charles the Great、拉丁语:Carolus Magnus,742——814) [编辑本段]简介 公元第七与第八世纪之间,法兰克人在一连串有力的国王和军阀的统治之下,统一了今天法国地区的王国。在732年,他们打败来自西班牙并打算入侵法国的回教徒。在750左右,由于罗马和教皇受到伦巴底人的攻击,所以法国人就出兵到意大利。到了768年,查理大帝(或一般称呼为查理曼)就成为法兰克人的国王,并展开他英明的统治。 在774年,查理曼横过阿尔卑斯山回到意大利,再一次拯救教皇,也因此成为法兰克人和伦巴底人的国王以及罗马的合法统治者。查里曼继续征战,同时让敌人皈依基督教。他控制了法国南部和西班牙的北部。然后转移到日耳曼的西部,让撒克逊人改信基督教,并驱逐匈牙利的马札儿人。他在这个边界地区行军,而那里正是法兰克帝国和东方蛮族部落之间的缓冲地带。在800年的圣诞节,查理曼由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他来说这个名衔是让他惊奇,而且并不想去接受。)。 查理曼的重要之处,是他超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和世界。可是,在他死后,其帝国就四分五裂了。 他是天主教会最伟大的支持者和守卫者,并且透过教会来鼓励学问和艺术。他在天主教会设立学校,以教育官员和贵族藉此改善政府的质素。他也从事法律的搜集和编撰,来改善司法体制,此外还创造了封建制度,一方面作为控制地方的手段,同时又能维持中央的权力。 法兰克帝国的扩张,一度让人们对欧洲复兴寄予厚望。但是随着查理曼的儿子去世,这个帝国就在他的孙子手里分裂成三个部份。帝国的西部成为日后的法国,东部成为后来的德国,而中间的部份就被东、西两边互相争夺,直到二十世纪为止。 帝国分裂后随即出现的问题是来自斯堪的那维亚的维京人入侵,他们扰乱北欧达两个世纪之久。 13.奥托大帝(912—973年),德意志国王(936—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973年在位) 14.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又称元太祖(hán)(Chinggis Khan),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末建立宫帐称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败绩,史称十三翼之战。金承安元年(1196),与王汗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翰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鲁(即众部落之首)之官。又随王汗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与王汗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儿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王汗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不久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翰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大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颁布札撒,建万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户,设札鲁忽赤(成吉思汗母亲的养子)掌行政司法诸事。即位四年(1209),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各地。九年,因金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为口实,攻占中都(今北京)。病死于六盘山。至元二年(1265)上庙号太祖。次年,追上谥号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15.苏莱曼一世 Kanuni Sultan Süleyman (1494—156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1520—1566年在位) 他猛击、毁坏和消灭一切挡道的东西——外国使者评论苏莱曼大帝 号称:Suleiman the Magnificent 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加强封建统治;对外大肆扩张,发动数十次征战,亲征13次,先后征服东南欧、北非和亚洲许多地区,为帝国鼎盛时期。1521年率军攻占贝尔格莱德。次年从医院骑士团手中夺取罗得岛。1526年在莫哈奇之战中,率军击败匈牙利和神圣同盟联军,侵占匈牙利大部领土。1529年围攻维也纳,不克。1533年后数次进军伊朗,占领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大部和亚美尼亚西部,并派兵夺取亚丁和也门等地。1538年击败威尼斯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称雄地中海。继而在北非征服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1565年出兵进攻马耳他岛,遭惨败。1566年再次出征匈牙利时病故。 16.阿克巴(Akbar,1543—1605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1556—1605年在位) 莫卧儿王朝是印度最后一个王朝,同它以前的统一北印度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相比,它的历史意义更大。莫卧儿王朝是印度第一个建立在民族和解,宗教宽容基础上的统一王朝,它的治国精神和疆域版图对今天的印度仍然有很大影响。奠定了这一切的阿克巴大帝,在本排行榜中的印度帝王中,排名仅次于阿育王。 17.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é),自号太阳王(法语:le Roi Soleil,英语:the Sun King),是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国王,执政期1643年5月14日 -- 1715年9月1日。 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路易十四身高仅有1.54米,喜欢穿高跟鞋和戴蓬松的假发。去世于凡尔赛宫。葬于圣丹尼斯教堂。配偶:第一任 玛丽亚·泰雷扎--西班牙公主、法国王后 ,第二任 曼特农女侯爵Françoise d'Aubigné,Marquise de Maintenon 。 18.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Пётр Великий)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Peter Ⅰ,Пётр Ⅰ)的尊称。 彼得一世全名为: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2] 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于1672年生于莫斯科。1725年去世。他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维塔利娅·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彼得不到4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为亚历克西斯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有一次他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做了几年摄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摄政王位。从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稳固。 彼得仪表非凡,高大魁梧205cm,也是世界最高的皇帝。精力充沛,潇洒欢快。但是他时常发脾气,饮酒过度时就大发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还对射击、印刷、航海、造船等做过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与中国的康熙帝同时。【康熙生于1654年 卒年:1722年,比彼得大18岁】 19.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 -1814,1815)、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在位前期是法国人民的骄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出生: 科西嘉岛 身高: 5 ft 7 = 170 cm 国籍: 法兰西 20.姓名: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港译:希特拉 性别:男 出生日期: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时30分 出生地点: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Braunau am Inn,林茨,因河(最后汇入多瑙河,而非莱茵河)上的Braunau) 过世时间:1945年4月30日下午3时30分 过世地点:柏林。 个人简介: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国社党(缩写音译为:纳粹党)的主席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头号战犯。世界近代历史上俱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著名演讲家、政治家和冒险的军事家、心理学家。姓氏的由来阿道夫·希特勒家世是非常混乱和复杂,希特勒这个名字的由来,应由他的祖父说起,这位德国未来元首的先祖,世居在瓦尔德维特尔,这位于多瑙河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边境之间奥地利的一个县城,此处属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区,也算是奥匈帝国的穷乡僻壤,此处有如捷克农民般的近亲通婚,而后来阿道夫·希特勒的父母便是,他们的私生子女很多,阿道夫·希特勒的祖父本名叫做约翰·格奥尔格·希特拉,希特勒(Hitler)这个姓氏是阿道夫的祖父把原本的姓氏希德拉(Hiedler)改掉而来,阿道夫的父亲本从母姓,这是因为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拉也是私生子,他出生于1837年6月7日,在39岁之前一直众谘倦妊浼巧绝诒康铜袭用母亲姓氏施克尔格鲁勃,因此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这个名字伴随了阿道夫的父亲大半生,虽然人们没有证据证明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便是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的父亲,但后来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在销声匿迹30年后在瓦尔德维特尔、威特纳镇出现,为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认祖归宗,在公证上承认父子关系,此时他们的姓氏希德拉已改成希特勒,此时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已经84岁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