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论坛,紫砂壶旅行日志怎么样
紫砂壶论坛,紫砂壶旅行日志怎么样?
我买紫砂壶被坑的经历,发生在2007年。我一时兴起,参加了某旅行社的一个“华东五市游”。那会儿,我对紫砂的了解还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也想不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壶贩子。
彼时紫砂壶友数量极少,也没有什么供全国壶友交流的网络平台,大概只有一个三醉斋,那还是个以茶为主题的论坛。
两个素未谋面的壶友若是碰到了一起,会激动得无语凝噎,觉得偌大的世界,总算碰上同类了。
绝不会像现在,壶友遍地都是,而且一见面就是互相鄙视对方的壶不好,都觉得对方是异类。
说说你的家乡都有什么茶?
非常感谢邀请,回答如下。
㈠ 云南茶叶资源丰富。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就有了关于茶叶的记载,云南更是茶叶资源丰富。有: 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滇白茶、滇花茶、大理三道茶、少数民族传统的竹筒茶、烤茶、抖茶、酸茶等。
㈡ 饮用滇红茶的讲究。
① 存放中的讲究。
● 质保期。茶叶的保质期是指最佳饮用期。由于滇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没有继续发酵的余地,因此滇红茶的保质期在18~24个月,不宜像普洱茶那样久存。
● 讲究存放方式。滇红茶的存放注意以下几点: 密封、避异味、避光、常温存放。
② 冲泡中的讲究。
● 三要素。水温: 以85℃的开水冲泡为宜。冲泡水温过高,容易出现酸感。投茶量: 以1:50的茶水基础比例,进行计算即可。出汤时间:快速出汤,前3泡以1~3秒出汤为宜,第四泡开始每一泡延长4~5秒,以此类推适当延长出汤时间。这样冲泡出来的滇红茶汤,红黄艳丽金圈环绕。
● 洗茶: 将85℃左右的开水注入容器中,以盖过茶叶表面即可,快速出汤倒去不用。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正式的冲泡了。
● 茶具: 以玻璃茶壶、玻璃杯、盖碗、水晶杯、白瓷杯等,不宜使用紫砂壶。
● 水质: 首选山泉水、其次矿泉水、纯净水。
● 清饮与调饮: 清饮适合于工夫红茶,调饮适合于红碎茶。
● 冲泡次数: 滇红茶的冲泡次数基本都在10泡以上。
㈢ 滇红茶鉴赏中的讲究。
● 金圈: 优质的滇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金圈环绕。
● 冷后浑:优质的滇红茶放置降温后,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这是优质滇红茶的表现。
●口感: 滇红茶口感鲜爽香甜浓醇。
(仅供参考,感谢关注风轻云淡高山流水2900)
挑选紫砂壶有哪些误区?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许多人遇到问题更倾向于百度一下,正所谓,“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然而,百度结果往往需要我们一双火眼金睛去仔细推敲辨别,若是盲从,后果不堪设想。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遍常见的选壶谣言。错误经验一:三点必定在一线
许多壶友常常纠结壶的‘的子’、‘壶嘴’、‘壶把’这三个点是不是在同一直线上,是不是非常笔直,有的可以说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了,一点偏差也没有。其实,一把壶即使是半手工做的,壶嘴与壶把也还是靠人工粘接上去的,不是军工产品,不可能一点偏差也没有。
做壶的师傅在做壶的时候都会遵循“三点一线”的原则,但是由于做好的壶还要经过高温烧制,而泥料在高温烧制之下,产生的收缩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泥料收缩变形的程度又有所不同,因为收缩变形而导致的嘴歪把斜纯属正常,特别是朱泥壶,一点也不变形的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只要不是很影响整体视觉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
做一把壶难得的是整体做得好看耐看有气度线条优美,所以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个人欣赏水平上面,而不是太过于注意细节,尤其是对于价格低廉的实用壶更是如此。
曾遇到一位“资深”壶友,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用直尺测量相差半毫米就认为壶有瑕疵,还有一些“高手”会借助于工具玩壶用放大镜(检查有没有划痕或者跳砂)、用圆规(检查壶口或者盖子是不是绝对的圆)、或直尺(检查三点一线)、或计时器(检查壶几秒钟出完水)、或量杯(比如证书上工艺师可能会写200cc,但这类朋友实测可能是190cc或者215cc,就以此断定此壶是假冒的)等等工具对壶的精确度进行测量。这些未免过于钻牛角尖,有过而无不及。
错误经验二:“三山平齐”是好壶“三山平不平”是很多壶友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紫砂界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之一。怎么看“三山”?也就是说把壶盖子拿掉,然后倒置紫砂壶于平面桌上,看看壶的流、壶口、壶把能否平齐。
诚然,一些传统器型对三点一线以及三山的要求较高,但在现在创新壶型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制壶时候陶手考虑的主要是壶嘴、壶把的比例和结构,比例要对称,结构要合理,虚实空间要和盖子相得益彰,很少考虑这个“三山平齐”的问题。
再譬如“供春”、“竹段”此类壶,因造型需要的扭曲也使得三山的要求难以达到。
此外,从器形结构来讲,确实不能太齐,否则泡茶时候,水还没有注满壶体,壶嘴已经开始流水了,这样永远无法让壶体满水,更加无法用壶盖刮去浮沫,实用性就大打折扣了。
错误经验三:出水顺畅不流涎许多壶友会认为倒茶时茶水一丁点都不允许有顺着壶嘴往下流。其实,这一点很多紫砂壶都做不到这点,同样的,符合这个标准的不等于就是一把好壶,稍有流涎的也不等于是劣壶。这里除了跟个人使用习惯有关外(有些朋友出茶的时候,壶身直接倾斜90度,这样所有的水都压向口盖,口盖不流水的概率很小),还与壶型、壶嘴的形状、长度、开孔、装的位置等(壶嘴的长度和直径决定水压大小)密切相关。
流涎严重是不能允许的,但是过于偏激就有点钻牛角尖了,很多壶因为整把壶的造型而决定了壶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比如石瓢、水平)。因此,要综合而论,不要因为一丁点的流涎而否定作品的价值。多数的壶,喝茶久了,壶嘴下半部都会非常光亮,就是因为流口水导致的。
错误经验四:纹丝合缝是高手有些朋友相当在意子口与紫砂壶口的间隙,选紫砂壶的时候总要左右晃一下壶盖,要是能晃动的距离大一丁点马上否定这把壶的价值,总希望壶盖盖上是纹丝不动的,实际是,即使你的生胚做得如何完美,壶出窑了,未必还是纹丝不动的效果。
再者,子口与壶口要是一点间隙都没有,想想看会不会好用?只要有一丁点的茶叶挡在壶口,壶盖就合不上了,要取下盖子也是不容易的。
轻微晃荡不是质量问题,更不能简单说成是做壶水平和能力问题,否则对艺人们的辛勤付出不公平。并且这也与壶型有关,比如寿珍掇球,由于壶颈较长,倒茶的时候盖子都很难掉。
△程寿珍 掇球
错误经验五:收放自如乃好壶论坛上有些所谓的高手对气密性的判断标准是:按住壶钮,壶立即断水,然后捂住壶嘴,将壶倒置,盖子不落下。他们认为通过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流出与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是好壶。这个是很多壶友所追求的,实际使用当中却很少有人以按压透气孔来控制茶汤的收放,使用起来是相当的不自如,而有相当的壶是按压不到气孔的,比如石瓢。
错误经验六:淋水快干泥料好论坛上有些所谓的高手判断标准是:将壶里的冷水倒掉,盖上盖子,阴干。若干分钟之内阴干,则透气性良好,阴干时间越久越差。
影响透气性的因素很多,透气性好坏与泥料档次关系不太大,因为无数次事实证明,那些一二十元的“打狗防身专用壶”,透气性很多也都不错。其实,透气性与泥性(朱泥红泥透气性就比紫泥段泥差多了)关系大,甚至和练泥方式、明针工夫等等因素都有关。
还有一种,许多人认为淋水上壶,干得快的就是好料。这和泥质的粗细也有关系,好料经茶水润养,经久玉润,玩壶久的朋友们应该会明白!
其实,就养壶来说,淋壶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错误经验七:听音识壶是窍门在以前,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傅能通过敲击后的声音来辨别是否有暗裂。但是,首先能做到的人很少,现在几乎没有了,而当你能通过敲击而听出壶是否有暗裂时,表明裂得很厉害了;其次,这些“招数”一般是用在比较结实的大件,如花盆、水缸等,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你用手指扣几下并不用担心会碎。
听声音辨别紫砂壶的好坏都是瞎扯淡,百度里搜出来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其实敲击茶壶对壶本身的伤害很大,不同的泥料的紫砂壶声音敲击是不一样的,一把新壶泡茶之前与泡过一次茶之后声音又是不一样的。
敲击音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1、泥料目数:泥料目数越高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清脆,而泥料目数越低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沉闷。这是因为泥料目数高时由于泥料颗粒细,胎土比较致密,敲击时声音就比较清脆,比如瓷器就是这种情况;而泥料目数低做的壶,因为胎土致密性相对要低很多,也就是说的透气性好,敲击时声音 就会有点发闷而显得哑。
2、壶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同,声音会有所区别。
壶的形状不同,则敲击时内部共鸣的路径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不会是一样的;而壶的大小不同,共鸣半径不一样,当然也会有所区别了。
3、壶的胎体厚度不同敲击时声音略有差异。
胎体比较厚则声音略显沉;而胎体薄则相对会清脆些。
4、一些灌浆壶和严重添加化学颜料的高目数的壶,无法通过敲击声音辨别。
错误经验七:泥料越粗料越好很多新手朋友认为“泥料粗,看起来明显”的料就好,并以此作为鉴定泥料档次的依据。
对紫砂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目数越小,颗粒越粗,目数越大,颗粒越细。而壶表的颗粒状态如何,颗粒是否明显,既有调砂原因,铺砂原因,明针处理原因,还有就是目数大小的原因,颗粒是否明显与泥料档次的关系得具体看实物分析,不能说的很笼统。
错误经验八:全手工王道模型垃圾走进店家淘宝,漫天的广告都会打着灯笼告诉你,他们是全手工壶。由此便给人一种暗示,全手工紫砂壶比半手工壶好。全手工制作是传统工艺,非常考验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壶也精品不断;很多器型原因,都会借用模具,然后手工修饰完成。一把美壶,不仅需要工艺的精湛,也要神韵所在。全手工或半手工并非是紫砂壶优劣的唯一标准,关键还是要看泥料、工艺、造型和神韵如何,即作品的“形、神、气、态”。
错误经验九:反正我不会挑,有大师就是好壶我们讲名家名品,但对于大多数选择茶壶作为日用必需品的朋友们来说,更想要的是一把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紫砂壶。正如会有美女选择香奈儿、迪奥,也有会选择大宝、百雀羚,但很少会有人去街边的小店买一些价廉而自己并不认识的品牌。选择紫砂壶亦是如此,有能力的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需求去选择名家名品,而不愿意或者暂时没有辨别能力的新手,自然是选择有品牌信誉的壶比较好。而时间也会证明,高手就是高手,作者与大师的合影不能证明这一点。
△王寅春 仿古
花了钱总是希望买到一把称心如意方方面面无可挑剔的壶,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实践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看运用。刚入门的壶友,不妨把精力放在认识泥料以及整体欣赏水平上似乎更为划算;而当审美水平上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你就不会过于计较细枝末节的东西——数十万一把的大师级精品壶尚有很多不尽于人意的地方,何况是区区数百元的实用壶呢?
最后,一分钱一分货,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紫砂是有灵气的,对待紫砂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手工毕竟不是机器,无法达到十全十美。就像谈恋爱一样,每个小伙子都想娶到公主,每个女孩子都想嫁给王子,但是实际上,人无完人,去接受那些存在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内容来自东家紫砂手艺人捻砂成器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我受邀给大学生做场茶文化讲座?
谢谢提问者!
现在比较优秀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自律意识,自觉意识,自学意识。如果要听一个名人学者(不知道您是不是)的茶文化讲座课,很多学生会找资料先行了解学习相关茶知识,茶文化,以便在提问或者答题环节有备而来。这相当于在听课之前对茶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涉及和初步了解。
既然很多肯学习的大学生已经做好了相关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储备(或准备),如果(假设)我正好是大学生,又是参加听您演讲的学生,那我喜欢听您讲书本和资料以外的相关茶文化知识内容。比如:茶与亲情,茶与爱情,茶与友情。比如:健康生活与茶,感情生活与茶,家庭生活与茶,学生生活与茶,以及茶与器物,茶与历史,茶与宗教,茶与皇帝,茶与传统,茶与礼仪等等相关联的茶与生活的现实内容和茶历史文化内容。决不会喜欢听您讲茶叶种类,茶树栽培,茶叶采制等等书本上已经有了的相关茶科学知识细节内容。
我认为,真正大学生喜欢听讲的内容其实是五花八门的,标新立异的,喜闻乐见的,甚至是颠覆传统的。好的演讲者也应该是广见博闻,善于表达,善于倾听,善于决断的学者大咖,如果一味地根据大学生的喜欢爱好来演讲,我想还是请您省省心为好,免得到时候准备不足,尴尬不已。
当然,从大学生喜欢的茶文化内容,来寻找演讲内容的切入点是正确的选择之一,但是作为演讲者的您,自身准备更应该严谨,完备。应该是您(演讲者)最精通,最拿手的所要演讲的某方面茶文化知识核心点,铺垫太宽反而难以集中,难以兼顾。
实际上,在演讲(座)活动现场,您可以根据当场的具体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喜欢爱好,在活跃现场气氛,上下互动交流的同时,引导大家对茶文化更喜爱,对茶知识更巩固,为好!
一一喜茗堂龙新久
2019年5月24日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
玩摄影为什么烧钱?
摄影真的很花钱吗?别急,大家先跟着我来算一下,我们到底要花多少钱在摄影上才罢休?
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热爱摄影的人,而不是刚买了相机就搁在一边的。
要玩摄影,总得买一个机身和镜头吧。我在刚开始决定入摄影这个坑的时候,是因为喜欢的一个女明星用的就是徕卡,于是动了心思想要买。打开京东一看,又颤颤巍巍的把网页给关上了。当时我才刚毕业,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千块钱,就算是不吃不喝,买个徕卡,也需要花上三四个月的时间。
最后,经过再三的考虑,我最终决定入手佳能的750D套。在付款的前一天晚上,为还是给哥哥打了电话,让哥哥转账了三千块钱,然后再加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1000多元钱,才勉强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
买了相机之后,总是要小心的爱护着吧,外出的时候,磕到碰到我自己都没有关系,但是相机总是要保护好的。在家里,杭州这天气,动不动就是下一个月的雨,防潮箱和吸湿卡总是要有的吧。这样子算下来,买个猪头包,相机包,还有吸湿卡,防潮箱也花了好几百块钱了。
出去拍照的时候,发现别人的相机和自己的都不一样,自己的就好像是个玩具一样,拍出来的照片也不如别人的好看。一了解,才发现,相机和相机原来是有区别的,原来还有全画幅和残幅之分。尽管身边玩摄影的朋友和你说,机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技术啊。但是出去拍照的时候,你开始不好意思拿出自己的入门机了,于是,又开始省吃俭用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全画幅相机,麻蛋,考虑到钱的原因,你还是买了全画幅的入门机。
你以为这样子就完了吗?你发现拍出来的照片还是不如别人,于是又了解到还有镜头的区别。你开始关注50, 35, 85, 70 200的镜头。
买了镜头之后,,发现现在设备有了,但是技术跟不上,于是开始在寻思要不要报一个摄影班来学习。线上的几百到几千都有,线下的三五天学习下来也要好几千到万把块钱,再一次流下了贫穷的泪水。
报了班之后,你开始拍照,结果发现居然还有色差这一说。电脑上修好的照片,看着颜色还清新亮丽的,怎么发到手机上就跟坨屎一样,这……又要准备开始换电脑,买较色仪了吧。你听说华为,小米等国产牌子,饱和度都偏高,于是,开始准备把电脑,手机都换成苹果的。
拍了照片之后,你发现拍照还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主题还要搭配不同的服装,于是你拍照赚的钱,还没在兜里揣热,就开始下单各种衣服了,好看的汉服,洛丽塔,JK,古着,现在真的就是吃土也吃不起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