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之月下美人,为何在历朝历代文人们的眼里
罄竹难书之月下美人,为何在历朝历代文人们的眼里?
我是西风悍马,感谢邀请。竹子文化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之一。有人将书简(书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从“罄竹难书”便可略知一二。“罄”:意即用尽,“竹”:则是用来写字的竹简,“书”:这里的“书”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是“书写”之意。“罄竹难书”,意为用尽所有的竹子作竹简也难写完。原指罪恶极多写也写不完,也指事实太多难以尽写。
《吕氏春秋·明理》载“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也有载:“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孙中山的《历年政治宣言》亦言:“自满清盗窃中国,于今二百六十有八年,其间虐政罄竹难书。”这都说明,竹子,是我国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简,与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竹子也就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象征。“罄竹难书”便成拉广为流传、千古不变的成语。至今脍炙人口的“竹报平安”一语所说的“竹”,也指“家书”,故“竹报平安”,就指“平安家书”。因而,历代文人与竹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代文人与竹子有着不解之缘。“竹林七贤”是西晋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年间的七位文人名士,指的就是当时著名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位文人组成的名士集团。他们常宴席于竹林之下,为竹林之游,比喻清廉淡雅、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其中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大。南朝刘宋宗室、曾被袭封临川王的刘义兴的《世说新语》中的《共道“竹林”优劣》载:“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当众人议论“竹林七贤”的高下优劣时,谢遏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前辈们从来不对七位贤人妄加评论)。故笔者也无意妄加评论。
盛唐时期也有“竹溪六逸”之说。据《新唐书·李白传》载:唐代大诗人李白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六人共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称“竹溪六逸”。
历代文人赞誉竹子风格,咏竹、喻竹的诗文是不少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卫风·淇奥》就有这样的名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诗中每段都重复吟咏绿竹,表达了“河湾淇水流来,绿竹一片良材。……河湾淇水叮咚,绿竹一片葱葱。……河湾淇水鸣琴,绿竹一片如林。……”以竹子的优美风格和“圭壁一般温馨”的竹林环境,咏喻“文采风流贤士”,节奏铿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被誉为首创五言诗之一的古诗《冉冉孤生竹》,诗曰:“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仅此几句,言简意赅,道出了男女爱情如绿竹扎根泰山般的根深蒂固,像竹子节节向上,不断增长的深厚感情。这以竹子为题的五言诗,文温以丽,意深而远,真是惊世骇俗,一字千金。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两位主要代表之一的王维,其山水田园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山居秋暝》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一首最著名的山水田园诗的名篇,同样咏及竹子。诗中生动地描绘出秋天傍晚的竹林、松间静谧的自然美,富于浓郁的诗情画意。雨后的山村,清新的空气,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泉流,竹林中洗衣少女的欢笑声,莲丛中晚归的渔舟,这一切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在这诗情画意之中,尤其是在竹和松的形象里,寄托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审美理想。
王维还有以竹子为题的五言绝句名篇《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作者在夜晚独坐竹林中弹琴长啸,却没有知音者相随,前来相伴的唯有一轮明月。全诗写出了竹林清雅绝俗的意境。
盛唐诗坛另一位“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孟浩然在他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中也有言竹的名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晨诣超师院谈禅经》篇中有言竹的名句:“苔色连深竹”,在《鱼翁》中也有“吃汲清湘燃楚竹”的佳句。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的名篇中也有言竹的佳句:“缓歌慢舞凝丝竹”,以衬托、赞喻杨(玉环)李(隆基)恋情。唐代诗人钱起在他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中有“竹怜新雨后”的名句,盛唐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连理枝》中也有“望水晶帘外,竹枝寒,守羊车未至”的名句。……历代名家描写竹子的名篇名句不胜枚举。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李本洁直接描写我们肇庆广宁盛产竹子而驰名中外的名篇《宁阳竹枝词》。共八首,其中第一首这样写道:“山凹几顷种箐篁,抵得东田万亩粮。拣取竹公凭客贩,连排凤尾广州商。”诗中盛赞竹子生产的重要:“抵得东田万亩粮”,是竹子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真实写照。
竹子不但可以制作很多家具和日常用具,而且还可以用来盖房子,甚至还可以造楼房。宋初文学家王禹有《黄冈竹楼记》一文,文章开篇便说:“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刳:剖,挖空),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文章还说,用竹子造楼房,有很多别致之处:“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平时,“宜鼓琴,琴声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文章后半部还用很大篇幅描写在竹楼这个特定环境中生活的清高淡雅和闲情逸致。《黄冈竹楼记》是王禹被贬黄州任知州时所作。他敢于言事、直谏,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故愤激不平,鄙视权贵,产生了豁达自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情绪都反应在文章之中。文章风格潇洒疏淡。特别是写竹楼的雨声、雪声、鼓琴声、咏诗声、下棋声、投壶声,都各具特色。而这些独具特色的声音,“皆竹楼所助也”,这就是竹楼特有的别致之处。而这些独具特色的声音,又共同烘托出一个清幽宜人的境界,反应了作者潇洒澹泊的生活情趣。
竹子不但有着广泛的用途,竹笋还可以成为筵席上的美味佳肴。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初到黄州》一诗中就有“好竹连山觉笋香”的名句,说的是诗人看到了满山美好的竹林,就好像闻到了竹笋的芳香。苏轼曾被贬黄州。黄州多竹,当地竹笋芳香迷人,极为可口。这首诗便是描写苏轼对田园风情的沉迷与依恋。喜吃竹笋的人,当他登山郊游,看到满山竹林时,就不由得联想到这种“好竹连山觉笋香”的独特意境。
历代文人不仅在其诗文中盛赞竹,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不能没有竹。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王子猷令种竹》一文载:“王子猷赏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正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指的就是哪能一天没有竹呢!可见其对竹子的偏爱,足以说明,竹子与文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宋代文学泰斗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诗中拿肉和竹作比较,极言竹子对人尤其是文人的重要:人可以没有肉吃。不吃肉只会使人逐渐变瘦,但若没有竹子可供观赏,却会使人变得庸俗。比喻贴切,令人折服。诗中还说到,人世间那里会有像“扬州鹤”那样十全十美的,完全合符理想的事情呢?(传说古时候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各自诉说自己的愿望:一个希望能作扬州刺史;一个想当十万富翁;另一个但愿能骑仙鹤升天成仙;最后一个既愿“腰缠十万贯”,又想当扬州刺史,还想“骑鹤上扬州”,言下之意这个人但愿同时拥有其他三个人的愿望。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理想化的事物,也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奢望。)苏轼在诗中隐喻着:人世间何须“扬州鹤”呢?有竹则足矣!
历史文人对竹子为何如此钟情、偏爱,常以竹子的特性喻为人的高尚品格?其原因:一、竹子颜色青绿,竹林环境清幽,象征其清高淡雅,比喻人品高洁;二、竹子空心,喻其虚怀谦恭,胸怀宽广,能容万物;三、竹子有节,既喻其坚定不变的气节和坚忍不拔的风骨,又喻其节节高升,不断向上的积极上进精神;四、竹子生长正直,从不弯曲,竹之挺拔,如山之昂首,喻其从不曲私阿世,正道直行的品格。故这清风正气傲苍穹的竹子,一直是历代文人咏吟之物品和自喻之偶像。且看清代诗书画家、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奇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题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以竹为题,专门咏竹的诗,赞颂了竹子坚忍不拔的风骨。青山上的竹枝立根在断裂的岩壁中,任凭来自东西南北的无情风雨的吹打,竹子却依然坚挺屹立,永不屈服。作者喜爱竹子,擅画兰竹,诗中以竹子的高风亮节,暗喻本人及其历史文人即便是“乌纱掷去不为官”,也要“写取一枝清秀竹”的操守和气节及历史上正直文人“清者益高,贫者益坚”的高风亮节。
由于作者对竹子独有情钟,不仅其笔下之竹画得炉火纯青,而且其吟咏之诗也确有独到之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个“咬”字,便把竹子的顽强意志和主动精神及其积极进取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通过一个“咬”字,把竹子与青山互为依傍的生长态势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写出了竹子扎根的坚固,并引出了下一句“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一句,其中又有“原”和“破”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指出竹子原本生长在峭拔险峻、环境恶劣的破岩缝隙之中,写出了不是对贫困生活和恶劣环境的抱怨和伤感,而是表现出作者对竹子敢于在恶劣环境中扎根的勇气和自豪。“千磨万击还坚劲”,更进一步表现了竹子的坚强无畏,纵然是千种磨难,万般打击,也不但不能使竹子“低头弯腰”,而且使它更加坚忍不拔。“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把全诗推向高潮,体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也是诗人永生追求的人生境界。
这首七绝第一句写根基,第二句写基石,第三句写磨难,第四句写骨气,句句深入,前后呼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竹子的刚劲坚韧,并寄予诗人及历史文人的气质和风骨。
由于竹子的品格和风骨与文人相通,这就是历史文人对竹子钟情偏爱,乐于咏竹,画竹,以竹子自喻的缘由。
求绪慈的浪荡江湖系列所有小说txt格式?
顺序为赵小春跟东方云倾《药师》《乌衣魔教》《魔教教主》,穆襄和韩寒《暗相思》,再加上《浪荡江湖之铁剑春秋》 就像楼下说的,还有相关联的罄竹难书系列,顺序为《飞贼小兰花》《月下美人》
你认为文化是什么?
遇见凉州回答亲问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文化就是生活,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说明①,精神家园·家
早出晚归,一梦天明,家是我们生活的乐园,四海奔波,月下思念,家是我们不尽的牵挂。
在家里,作为儿女,我们尊敬赡养父母,陪伴照顾他们的生活,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关心爱护我们的孩子,言传身教培养她们做人,做事的品行,担当,这些家风,家教的理念,传承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饮食文化·吃吃喝喝
现在日子过的好了,我们开始注重追求生活质量,吃要讲究味道,营养,喝的要健康,春天吃什么,冬天怎么补,端午节的粽子,大年三十日的饺子,依科学,按习俗,一道道民俗美味。
大街上川菜、粤菜、鲁菜,各种风味餐厅,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应有尽有,喜欢什么点什么,随时都有,我们吃的不仅是美味佳肴,还品味着浓浓的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
③,服饰文化·穿着打扮
“人靠衣服马靠鞍”,穿着打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那些美丽潇洒的身影所吸引,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对美的追求和诠释,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个性和文化。
上班的时候要穿工作装,整整齐齐,干净利落;逛街的时候穿休闲装,宽松舒适,时尚潮流;出席活动,参加婚礼,过年过节都有特定的衣服和装扮,穿错会显得我们没礼貌,没文化。
④,娱乐文化·闲情逸致
工作之余,茶余饭后的休息时间,健美身心,跳广场舞;看电影、电视剧,听歌,听相声;江南水乡、河西走廊旅游探险,我们在繁多的休闲娱乐活动中放松自己的心情,以内心的体验去感悟人生和时代。
生活就是文化,
用一句话介绍你所在城市有哪些美的地方?
信阳 毛尖之都
大家好,我来自河南省信阳市,一个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城市,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下我们信阳最好玩的几个景区!
1.四大避暑圣地之一 鸡公山风景区,鸡公山位于信阳市与湖北省交界处,距离信阳市36公里,交通非常方便,从信阳市火车站出站口就有专门到鸡公山景区的大巴,车辆统一是白色南京依维柯,车票是应该是15元不知道现在涨价了没有,从景区可以乘坐景区大巴上山,一个人是20元,也可以走登山古道上山,建议走登山古道,一路上风景秀丽。
2.中原第一湖 南湾湖风景区,南湾湖位于信阳市浉河区,距离信阳市火车站9公里,交通有2路和25路公交,2路公交直达景区门口,25路公交终点站下车,过贤桥再走1公里就到景区大门口了,大门口买票后乘坐景区公交车到达码头,然后转乘游艇,就可以到湖中心小岛了,南湾湖风景区分为3个小岛,茶岛,猴岛,和鸟岛,风景秀丽,是避暑和消遣最好的地方!
3. 灵山山灵 灵山风景区,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西南部境内,距离信阳市火车站57公里,交通可乘坐火车站广场灵山直通车大巴,也可乘坐信阳市信运汽车站灵山直通车大巴,票价应该是25元不知道现在涨价了没有,自驾游可以走京港澳高速灵山收费站下,再走10公里乡道就可到景区门口,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灵山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所建寺院之一!
4.信阳好玩的地方实在太多,像新县金兰山风景区,商城县汤泉池风景区,固始县九华山风景区等等等,还有信阳市最著名的茶叶,信阳毛尖,最好吃的闷罐肉,蛮子热干面,信阳烤鱼,等等等!欢迎祖国四面八方的同胞来信阳做客![呲牙][呲牙][呲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