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圣是谁,还有哪些圣人

2023-02-27 135阅读 0评论

古代茶圣是谁,还有哪些圣人?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多年。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了创造性的巨人,造纸术、指南针的发明,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联系了东亚、中亚和欧洲。

历史长河中,中国出现了十大圣人。

古代茶圣是谁,还有哪些圣人

第一、 酒圣 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夏朝的国君,酿酒界的祖师,后人多以“杜康”借指美酒。

第二、 文圣 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开创了讲学之风,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写成了《论语》。

第三、 史圣 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散文学家。他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史记》记录了从上古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四、 草圣 张芝:张芝是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和“草书之祖”。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第五、 医圣 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期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著作,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第六、 武圣 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五虎将之首。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的英雄事迹。

第七、 书圣 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曾拜师于“草圣——张芝”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羲之集众家之所长。代表作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第八、 画圣 吴道子: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被称为“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

第九、 茶圣 陆羽:唐代时期著名的茶学家,其著作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第十、诗圣 杜甫:唐朝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一生狂放不羁,平生著作大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收录于《杜工部集》之中,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古代文人喝茶的地方叫啥?

茶肆、供喝茶住宿的“菜竂”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拓展资料

茶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

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清静、静心的精神象征。历经千年,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成了一种风潮。

7、元代:700年以前,开始出现散茶。民间则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8、明代:600年以前,朱元璋废团改散,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10、近代:·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茶叶利用的三个阶段

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四个过程: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品饮。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生煮羹饮,就象人们今天煮菜场一样,那时的人们只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药用

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

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饮用源于食用,从食用到饮用,是出于对茶之本味的追求。现代仍然有喝调饮茶的风俗,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茶方式的转变

▲陆羽煮茶图

1、唐代煮茶法

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唐人煮茶一度喜欢往茶汤里添加调味料,如盐、葱、姜或橘皮等等,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一煮茶的方式,煮茶的时候最多加一点盐调味。此后唐人饮茶开始提倡茶汤的原味,为茶道之兴奠定基础。

2、宋代点茶法

宋代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到达了极致。他们在茶饼上装饰了很多龙凤的花纹,十分精致,叫做“龙凤团茶”。

先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用沸水冲点茶。为了使茶末与水融为一体,用茶筅快速击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

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简化。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导致了茶类的异化,以前只有绿茶,后来慢慢又出现了别的茶类。

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茶叶冲泡的方法也延续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调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

传播。

茶的各种别称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只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后来,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

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香港陆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静农题写的茶联:“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酿香醪琥珀黄。”

不夜侯

喝茶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唐代曹邺诗云:“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国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中国古代茶圣是谁?

茶圣是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

茶博士的意思?

“茶博士”其实是煎茶、煮茶、沏茶、泡茶的师傅,我们可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是茶事专业的博士学位。由于茶的普及性,人们广泛地接触到茶博士。特别是在四川茶馆里,你只要一坐下,就会有茶博士跟踪而来,拎着晶亮的铜开水壶,将捏在手中的白瓷盖碗“扑”地一声摆到你面前。然后,提壶从一尺多高处往碗里汩汩冲茶。那不滴不溅的功夫,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古人人称陆羽为茶博士,因为陆羽有《茶经》一书传世,被唐德宗皇帝当面尊称为“茶博士”。后来对卖茶的伙计就称为茶博士。又称卖酒的人为酒博士,磨工为磨博士。宋代的茶坊大多实行雇工制,人们将那些茶肆主招雇来的熟悉烹茶技艺的人尊称为“茶博士”。有人诙谐地按照技能的高低将茶馆里的伙计分为“茶博士”和 “茶学士”:茶博士的胳膊能搁一摞盖碗,他手提铜壶开水,对准茶碗连冲三次,滴水不漏,称作“凤凰三点头”。那只有“一点头”的茶博士似乎只能屈居“茶学士”了。明朝黄省曾《吴风录》上说:至今称呼椎油作面佣夫皆为博士。 中国古代给皇帝备咨询的文官是“博士”,兼掌教育和学术。“茶博士”是套用这一职街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倌。“茶博士”一词始于唐代《封氏闻见录》:“茶罢,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创立中茶技艺高超,还有许多绝活;加上他们接触社会各阶层,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茶客每每誉之为“茶博士”。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言两拍》中有很多关于“茶博士”的描写。我国高等院校农林系科中,有专攻茶叶栽培并取得博士学位的,这是现代意义上的茶博士。 自古以来,茶博士是茶艺学的实践者。而今,我们在茶馆里、茶尞里,尤其是在茶博会上仍然可以领略到他们的风采。茶艺表演分为嗅茶、温壶、装茶、润茶、冲泡、浇壶、温杯、运壶、倒茶、敬茶、品茶等程序,在轻曼的古乐背景中,每一道程序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茶博士聚精会神出神入化的表演,形象地演绎出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

我国古代的诗圣?

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书圣王羲之、茶圣陆羽、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文圣欧阳修、武圣关羽希望可以帮助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