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族,如何评价泉州洛江的石龙谷
阿佤族,如何评价泉州洛江的石龙谷?
现在天气进入高温,到处像“烧烤”一样,每天勉强靠着冰饮、空调续命。周末的时候,真的太需要找一个避暑胜地凉快凉快了。泉州洛江的石龙谷森林公园是最近人气很旺的休闲旅游避暑胜地。我去玩过一趟,感觉很不错,峡谷丛林,环境清新,探险项目也够刺激够丰富,推荐盛夏可以去玩一玩。
大山里的天然空调、森林氧吧
徜徉在峡谷丛林间,感受空气中每立方厘米220000个负氧离子的环绕,周围是美丽的参天古树、花海丛林,空气中飘荡的是泥土的清新,耳边飘拂的是和煦的微风和潺潺的流水声。石龙谷就是这么一个令人身心放松的地方。
探险体验、娱乐项目丰富
在石龙谷有许多探险体验、娱乐项目,够你玩上一整天。丛林穿越,骑马射箭,卧龙索桥、玻璃漂流水滑道(长1680米,总落差108米)、旱滑道、高空滑索(长220米,落差有近30米)、阿佤族民俗表演、泼水狂欢派对,炎炎夏日,邀上朋友、带着家人、领着孩子,体验一下夏日急速漂流和森林探险,凉爽又有趣,岂不是很过瘾
畅快地玩上一天,晚上还可以在石龙谷吃上当地特色菜肴,参加篝火晚会,烧烤做饭,住山谷中搭帐篷或者住特色小木屋。
门票价格
一、免票
身高1米以下(不含),儿童在监护人陪同下免费入园;每位购票成人可限带一名免票儿童。
二、半票
1、身高1米-1.4米(不含)的儿童和65周岁以上长者,长者入园时须出示有效证件,由购全票的游客陪同。
2、凭国家民政部,残联、部队核发的有效残疾军人证及残疾证人士,享半票优惠。
开 放 时 间 8:30—18:00
停 止 售 票 16:30
园 区 地 址 泉州市洛江区虹山乡车房街
(闽南网编辑 吴德月)
西北有哪些少数民族?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主要有 蒙 古 族,主要分布在(指西北地区,下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 回 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 藏 族 青海省,甘肃省。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满 族 内蒙古自治区。 哈萨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东乡族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柯尔克孜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土 族 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撒拉 族 青海省,甘肃省。 锡伯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吉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 孜 别 克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 罗 斯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 温 克 族 内蒙古自治区。 保 安 族 甘肃省。 裕 固 族 甘肃省。 塔 塔 尔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 伦 春 族内蒙古自治区。 【西北地区民族】回族风俗习惯,回族服饰,回族人为什么不吃猪肉 回族--简 介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 【西北地区民族】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简 介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 【西北地区民族】柯尔克孜族简介,柯尔克孜族风俗 柯尔克孜族--简 介 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莎东、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 【西北地区民族】乌孜别克族简介,乌孜别克族婚嫁 乌孜别克族--简 介 乌孜别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一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2453人,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 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 【西北地区民族】塔塔尔族风俗习惯,塔塔尔族服饰 塔塔尔族 --简 介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少数散居在布尔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 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于长期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共处,因而这两个民族的语... 【西北地区民族】塔吉克族简介,塔吉克族风俗 塔吉克族 --简 介 塔吉克族,有人口33538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库尔干,地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境... 【西北地区民族】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风俗 哈萨克族 --简 介 哈萨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
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从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里吸收了许多词汇。不少人兼... 【西北地区民族】俄罗斯族风俗习惯,俄罗斯族服饰 俄罗斯族--简 介 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 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俄罗斯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仰东正教,使用俄语和俄文,也用汉、维、哈文。 俄罗斯族人除从事农、牧业,... 【西北地区民族】锡伯族风俗,锡伯族服饰 锡伯族 --简 介 锡伯族,现有人口十七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 【西北地区民族】裕固族服饰,裕固族习俗 裕固族--简 介 裕固族,现有人口10569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 裕固族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有丰富经验。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现在自治县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自治县还... 【西北地区民族】保安族风俗,保安族服饰 保安族--简 介 保安族,有人口12212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保安族地区位于甘肃西南部,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 【西北地区民族】撒拉族服饰,撒拉族风俗习惯 撒拉族--简 介 撒拉族,有人口87697人。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州县。此外,在青海省西宁市和其他州县以及甘肃省夏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 【西北地区民族】东乡族节日,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简 介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东乡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兰州、定西和宁夏、新疆等地。 东乡族因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地区的东乡而得名。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人、蒙古回回等。他... 【西北地区民族】土族服饰,土族习俗 土族--简 介 土族,现有人口191624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等地。 土族聚居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境分山区、浅山区和川水区三种地形。北部山区森林密茂,有广袤的草山牧...
少数民族的美食你吃过哪些?
壮族美食
- 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可是咱们广西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 壮家三夹 -所谓“三夹”,即在同一冷盘中盛有三样菜:红肠、猪肝、粉肠。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故得名三夹。三夹原是广西西林壮族的独家菜肴,凡到壮家做客,主人就会热情地为你端上可口的三夹,以示敬意。特别是办喜庆筵席,都把三夹视为压席菜。这种习俗沿袭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在壮人的影响下,聚居在西林的汉人也十分爱吃这道菜。- 熏肉 -熏肉或称腊肉是壮瑶等少数民族喜爱的特色食品。河池、百色等地的壮族地区在过年前就杀猪,然后将切成一条条的肉挂在火塘上。猪头、猪腿、猪杂等也都挂在上面,天天有烟熏。用甘蔗渣烧烟来熏肉,风味最好。- 龙棒 -“龙棒”(壮话拟音)也是壮乡美食之一。是把猪血灌制到猪小肠里的一种食物。过去,每逢哪家杀猪过大年时,都要灌“龙棒”的,是小孩子每年最渴望的美食哟。中国的骚人墨客给各处的美食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如什么清龙过海呀,孙悟空打猪八戒呀之类,唯独“龙棒”这一美食没有雅号,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或许他们压根就没得品尝过。不过,在我国的东北、法国和韩国也有类似的食物,名字为“龙肠”或“血肠”。瑶族美食- 羊瘪汤 -羊瘪汤在河池东兰,巴马,凤山,大化一带壮族瑶族地区很流行,但一般游客都不敢尝试。经常喝羊瘪汤,能避寒消署,润胃滋肝,养心益肾,消除疲劳,健康长寿。羊瘪汤最重要的一味就是羊肚里的各种草料,其实就是草药,把整个羊肚连同草料一起放在火上烤干,然后把烤焦的羊肚刮干净,然后剁碎,放到羊杂汤里煮开食用。侗族美食- 侗族酸鱼 -侗族酸鱼是桂北地区的民间传统食物。如今在柳州融安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带,仍然保留着腌制酸鱼酸肉传统的。侗族酸鱼腌制方法是将鱼增内脏洗净,撒盐搓揉后置于钵中——两天后,取出晾干,取适量辣椒、甜酒糟、五香粉、姜蒜等佐料放入鱼腹装坛密封,两个月后开坛食用。香、酸、甜味俱全,存放越久其味越佳。- 侗乡油茶 -在桂北侗族地区,茶叶、茶油是特产,所需的配料小食品也是本地所出,都很现成,桂北冬天较冷,打油茶还可暖身,所以在那里,吃“油茶”、尤其在冬季很流行。油茶亦可称侗族的第二主食。过去,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油茶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一进侗乡,侗胞往往把“打油茶”当为敬客的一道礼节,侗妹们会一小碗一小碗地捧给你,还让你只用一条筷子来喝完,表示敬你是一心一意的,此种吃法既独特又受欢迎。打油茶”遂迅速传遍桂北。仫佬族美食- 菜包 -菜包,是仫佬族的传统特色美食。由牛皮菜叶包裹糯米馅料蒸制而成,馅料一般有虾仁、花生米、叉烧、香菇、木耳、香菜等。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仫佬人家都喜欢蒸制菜包,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风味牛肉条 -风味牛肉条采用仫佬山乡高寒山区生长的嫩草所养育的优质黄牛作为主要原料,配以精、白糖、香油及广西特产八角、桂皮、茴香等天然香料,通过民族传统的烘烤方法烘干后,用纯茶油炸制而成。牛肉条产品为条状,吃起来更方便;肉质干透,便于保存,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质量上乘,还具有辣在口、甜在喉,回味无穷的口感,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 仫佬仔辣酱菜 -“仫佬仔辣酱菜”是仫佬族一大特色,精选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的新鲜食材,用长寿之乡的福地水源,还有保持上百年之久的传统工艺秘制而成,充满着家乡浓情的味道。酱菜系列有:油鲍贡菜、油香金丝笋、六彩珍珠椒、老友酸笋、什锦菜(木瓜条)、原乡脆皮榄,下饭、拌面、做菜好吃的不得了。苗族美食- 三防“香鸭” -融水的三防“香鸭”是广西小麻鸭的一个独特种群,主要分布于贝江流域,主产区是融水县三防镇。由于其鸭肉含有香鲜味、极少腥膻、肌肉丰满脂肪少,所以倍受欢迎。传统三防鸭以白切吃法居多,为的是保持其天然原味。夹一块入口,不仅香,而且滑嫩,瘦肉也能入口即化。- 酸鱼 -苗家人特爱吃酸。所以,女儿出世时,家里人就给女儿酿酸鱼,长一岁酿一条。如果你要直接问苗家女孩子的年龄,她们是不会回答你的。应该这样问:“你的酸鱼酿有多高了(多少层)?”她们就会回答你了。还有,这里的酸鱼不是用醋做的,而是用盐慢慢腌制的。- 蚂蚁菜荷花鱼 -蚂蚁菜是一种野菜,又名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还可治疗咳嗽、牙龈红肿和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吃起来也不错,无异味。水族美食- 九阡酒 -九阡酒,民间俗称“九仙酒”,是水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保健饮品,是按水族民间传统药方,采集130多种地产药材制成酒曲,选用地产优质摘糯为原料酿制而成。色泽棕黄,醇香馥郁,天然淳正,酒性平和,清新淡雅,余味悠长。- 鱼包韭菜 -这是水族最重要的祭祖菜肴,属于素菜,现在已经演变为所有节日菜肴。做法是:选1斤多的鲤鱼或草鱼从背部开刀去杂洗净,洒上好酒,配以葱葁蒜盐糟辣等,再将洗好的韭菜(或广菜)填充鱼腹,用米草捆扎放入大锅中炖,或放甑子中蒸,10-12小时后鱼骨酥脆,鱼肉肥美细腻,烂而不糜,醇香味厚,夏季放外面3-5天也不会变味。京族美食- 风吹饼 -京族风吹饼是广西东兴市京族三岛最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因其极薄,连风都可以吹走,故名“风吹饼”。它是一种米制品,用粘米磨成粉浆蒸熟后,撒上芝麻晒干即成,吃的时候放在火上烤,它便逐渐膨酥,香脆上口。彝族美食- 荞粑 -这是彝族当地的一道风味食品。在祭坛上供奉它,在起房、婚嫁时使用它,在待客宴席上也少不了它。彝族人民用火灰(子母灰)烧出的苦荞粑粑,摆上十天半月不会变质。苦荞粑粑蘸冬蜂蜜进餐,苦甜爽口,回味无穷。- 香肚 -香肚是彝族传统的美食之一,是待客之上品。在彝族过年时, 将猪肚拉个小口,清洗干净后装入拌了盐、花椒面、辣椒面、木姜子、大蒜泥的砣砣肉。要紧,装好将口子缝合,在缝口上用肠片粘好密封,置通风、烟熏处熏干。只要不漏气,放得越久味越香。用一个没打开过的香肚招待客人,可抵杀只羊。毛南族美食- 白切香猪 -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环江香猪属中国珍稀猪种,产于广西桂西北部九万大山区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的明伦、东兴、龙岩等乡镇高寒山区,农寨自然放养。环江香猪体黑矮小,毛油黑发亮,历代当地官府均把香猪作为贡品来进贡朝廷。集当地山水之灵气而形成的环江香猪,猪皮薄肉嫩无腥味,味道清甜浓香,肉嫩味美,营养含量也比普通猪肉高很多,一般可烧烤、白切、清煮、红烧。回族美食- 葱爆牛肉 -大家是不是看到这个菜名口水就直流了?- 砂锅羊头 -回族的经典美食之一的砂锅羊头,精髓几乎全都在于这个羊头上,味道非常的鲜美!看着都想吃一口啊。云南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云南民族众多 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 全国56各民族中 云南就有25个 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 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26个 除了汉族以外 少数民族有25个
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 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这15各民族分别是:白族 哈尼族 傣族 僳僳族 佤族 拉祜族 纳西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阿昌族 基诺族 怒族 德昂族 独龙族 其中除白族占全国白族总数的84%以上外 其他14个民族95%居住在云南
云南还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在云南的25分少数民族中 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 分别是 傣族 壮族 苗族 景颇族 瑶族 哈尼族 德昂族 佤族 拉祜族 彝族 阿昌族 僳僳族 布依族 怒族 布朗族 独龙族 此外 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在东南亚也有广泛分布 这些跨境而居民族主要分布在境外越南 老挝 缅甸等地 有的甚至延伸至泰国 柬埔寨 印度等国
傣族跨境人口最多 分布也最广 延国境线北起腾冲向南 再向东至麻栗坡 22县市都有千人以上的聚居地
壮族主题在广西 云南延边地带马关 麻栗坡 福宁 金平 河口 勐腊都有聚居地
布依族主要集中在贵州 云南沿边仅有马关 河口两处有聚居地
哈尼族广泛分布于云南南部 沿边一带自金平西至澜沧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澜沧县
彝族沿边地带自福贡向南再向东都有居住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耿马以北沿边10县市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德宏沿边
怒族以福贡 贡山 两县为主要聚居地
阿昌族主要聚居在德宏 梁河两县
独龙族是云南世居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几乎全部聚居在贡山独龙江流域
苗族主要聚居在红河 文山一带
瑶族主要在云南沿边地带中越边境
佤族以沧源 西盟腹地为主聚居
布朗族对集中于勐海县布朗山以及周围山区
德昂族主要在潞西 镇康两县彝族471万 云南东部和中部各州市,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白族151万 大理白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哈尼族142万 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傣族114万 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侗台语族
壮族114万 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侗台语族
苗族104万 东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昭通市等地的山顶地带 苗瑶语族
回族64万 遍布全省
傈僳族61万 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迪庆 藏缅语族
拉祜族45万 藏缅语族
佤族38万 临沧
纳西族30万 西北部的丽江市以及迪庆 藏缅语族
瑶族19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 苗瑶语族
景颇族13万 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藏族13万 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缅语族
布朗族9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布依族5.5万 侗台语族
阿昌族3.4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普米族3.2万 西北部丽江、怒江 藏缅语族
蒙古族2.8万 主要分布于玉溪市通海等县
怒族2.8万 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贡山2县的怒江大峡谷 侗台语族
基诺族2.1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昂族1.8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三台山和临沧市镇康县军弄 1985年以前称为崩龙族
水族1.3万 侗台语族
满族1.2万
独龙族5884 西北角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流域
云南各民族的立体分布非常明显:其中有10个民族住在河谷平坝:回族、白族、纳西族、 蒙古族、壮族、满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共计450万人口;住在低山地区的有彝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和基诺族,共有500万人口;住在高寒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人口共计400万。
为什么有的日本人会说日本的发源地在云南?
咱们文化源远流长,文明起源十分清楚,而一衣带水的日本却晕晕乎乎,不知道从哪里来。
不然真像《古事记》记载,日本祖先是天照大神和大鸟野合的,后来考证大鸟应该是鸬鹚,为了纪念大鸟建的宫殿叫斑鸠宫。
图为日本法隆寺,建于607年,旧称斑鸠宫。我是十分相信此记载的,可日本人不信,满世界考证,特别是在中国翻地查找,在上个世纪有类学派得出结论,日本人起源于中国云南,并摆出了种种理由。
首先日本人提出了“照叶树林文化”,大意是从喜马拉雅山脉到日本西部属于亚热湿润地带,都生长着照叶树林,因此这一带孕育出的文化,在史前是相同的。
这里面包括农耕火种,种植水稻等等生活习性,我们建国后,在云南地区还有20多个民族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这些后进的民族里保留了很多所谓照叶树林文化,日本学者认为有很多要素是相同的。
比如宗教信仰,哈尼族有神树崇拜,日本也有丛林守护神;拉祜族有刻纹咒符、鬼眼等咒具,日本神社鸟居也有类似的咒具。
哈尼族、拉祜族有鸟崇拜,沧源壁画上都是鸟,日本前面也说了,起源就是大鸟,日本神社都被称为鸟居。
农耕,克伦族在播种时,有求雨仪式、杀牲、祭祀、谷神等,日本也有水祭、插秧祭、收获神尝祭等;撒尼族有插秧歌,日本广岛至今保留着大花插秧的歌曲。
图为大批日本人来中国祭祖。服饰,哈尼族、克伦族等至今还有贯头衣的穿着,日本的墓葬也有出土类似的贯头衣;云南石寨有滇国时期的披肩壁画,日本至今神祭时也要披肩。
食物,云南地区很多发酵食物、酿酒、茶、糯品等,这些日本都有典型,发酵豆酱、清酒的酿法相同、云南日本同有的发酵茶。
图为2014年,日本一家族赴福州祭祖。能找出来的相同之处太多,就不一一列举,反正持日本先祖是云南人观点的这类人,认为日本先祖是大陆的鸟越氏,当年携带稻种农业文明渡海到达北九州登陆。我想说,滇文化的特性,中华大地都有,倭文化就是受中华文化影响发展的,有类同性不足为奇,也什么不可思议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