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道,茶马古道历史

2023-03-03 104阅读 0评论

茶马道,茶马古道历史?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茶马古道主要干线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茶马古道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茶马古道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茶马道,茶马古道历史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主题曲?

主题曲就叫《茶马古道》是韩红唱的。

片尾曲叫《人间到天堂》,插曲还有《玉龙情歌》和《男人的心》。

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川、滇、青、藏四区,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茶马古道主要干线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茶马古道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茶马古道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唐蕃古道指的是哪条道?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

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滇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川藏线涉及到多条古道,较为复杂。

路线一:青藏线(唐蕃古道)

长安-甘肃-青海-西藏拉萨-印度-尼泊尔。

这也是我们通常说起最多的丝绸之路。

路线二:滇藏线

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西藏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萨-尼泊尔、不丹、印度。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据史料记载,滇藏茶马古道早在唐代就已存在,最初只是用于军事目的。

北宋后期,历代木氏土司经过上百年的商贸交易,把用于战争的滇藏栈道发展成为一条以运输商品为主的通商渠道。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朝廷批准西藏在北胜(今永胜)互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又批准在中甸建立互市,从此滇藏线茶马古道的贸易往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滇藏茶马古道的线路从云南普洱出发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左贡、拉萨、亚东、日喀则、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从普洱到印度噶伦堡,单程数千公里,需行五六个月。沿途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拉萨河、雅鲁藏布江,还要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白茫雪山、梅里雪山、油母从腊、施贡腊、怒贡腊、喜马拉雅山等大雪山,鸟道羊肠,险关处处。滇藏茶马古道大有“道路险阻,常消英雄之气,关山难越,每寒壮士之心”感。

路线三:川藏线

四川雅安-康定-昌都-西藏拉萨-不丹-尼泊尔-印度。

若只说四川入藏的茶马古道,即是指四川雅安-康定-昌都-拉萨这一部分。

经雅安所辖的芦山、荥经、天全、清溪等县,经二郎山、大相岭,经康定到昌都,在这里,与滇藏线会合,至拉萨。

滇川藏互通的多条古道,不得不说下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四川到印度),永昌道、五尺道、博南古道、迤西古道、高黎贡山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

路线:四川成都-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德宏-缅甸-印度-中亚、西亚。

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起源于现今中国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商道。其总长有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早在距今两千三百多年的战国时期就已开发。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今缅甸,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亚、西亚。

永昌道

路线一:成都-雅安-汉源、越西-西昌-会理-攀枝花-大姚-大理-丽江-保山-腾冲-德宏-缅甸-印度。路线二:成都-乐山-犍为-宜宾-盐津-大关-昭通-赫章-宣威-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腾冲-德宏-缅甸-印度。

保山曾拥有一个在史籍中闪耀了一千八百多年的古韵深深的美名——永昌,而永昌是和一条古韵深深的古道连在一起的:因为古道也被东来西往的一代代过客称为“永昌道”,是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最古老的道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命名为“蜀身毒道”,现代一些学者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从今大理至腾冲到缅甸的道路,东汉以后称永昌道。

永昌古道是中国古道历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之咽喉重要部分。永昌路东段因途经永平博南山,又称博南古道;其西段路经滇越(今腾冲),故又称滇越道。永昌道起于澜沧江上的兰津古渡,以霁虹桥与博南古道相接,从保山往西通往腾冲,横隔着奔流湍急的怒江及穹然高耸的高黎贡山。

此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始于四川成都,北与中原相联,南分东西两道:西道沿“牦牛道”而行,经雅安、汉源、越西、西昌、会理、攀枝花、大姚而至大理和丽江;东道经乐山、犍为、宜宾、盐津、大关、昭道、赫章、宣威、曲靖、昆明、楚雄而抵大理。两道汇合后经保山、腾冲、德宏至缅甸、印度。

五尺道

线路:四川成都-宜宾市-高县-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昆明市-大理-保山市-缅甸-南亚。

五尺道又称滇僰(bó)古道,僰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为连接川滇汉人与古僰人修建的。

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常頞开通的五尺道,多数地方是对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僰道至味县段的拓宽、修整。道虽宽五尺,但由于沿途山势太险,凿通实在不易。当时尚未发明炸药,只能在岩石上架柴猛烧,然后泼冷水使之炸裂。 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博南古道

路线:楚雄南华-祥云-大理-永平-保山-德宏-缅甸-阿富汗等东南亚国家。素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博南古道是我国最早与外国陆路往来古道之一,以永平博南山而得名。开通于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晋称“滇缅永昌道”。

永平古称博南(以博南山得名),所以,这一段丝绸之路被称为“博南古道”。随着时间的演绎,人们习惯上把楚雄南华经祥云、大理、永平、保山、德宏至缅甸、阿富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古道统称为“博南古道”。博南古道在永平县境内绵亘100多公里,犹如一条抖擞开鳞鳞筋骨的巨蟒,是相对较为完好的一段,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文化积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

迤西古道

路线:昆明碧鸡关-楚雄老鸦关-禄丰炼象关-禄丰南平关-禄丰响水关-禄丰勒马关-禄丰赵普关-禄丰回蹬关-禄丰英武关。南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到昆明后,从昆明到大理的这段被称为迤西古道。在这条向西而行的古道沿途,遗存着“九关十八铺”,炼象关就是其中的第三关。从昆明开始,迤西古道上的九关为碧鸡关、老鸦关、炼象关、南平关、响水关、勒马关、赵普关、回蹬关、英武关。十八铺为黑林铺、读书铺、草铺、白酒铺、炼石铺、河西铺、兰谷铺铺、新铺、舍资铺、黑苴铺、蒙七铺、石涧铺、马石铺、大石铺、打雀铺、左力铺、水盆铺、高官铺(另一说法是含禄脿铺)。迤西古道从昆明出来后,经过碧鸡关、老鸦关后到炼象关。据禄丰县志记载,昔日喧嚣繁华的炼象关,每天都有上千马匹从这里经过,十分的热闹,是“扼九郡之咽喉,施西迤之锁匙”的要道。但现今却显得格外的冷清。炼象关上有老鸦关站,下有禄丰站,因正处于两站中间,所以一直也叫腰站街。2007年6月,更名为炼象关村。迤西古道在民间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滇西大马路”。滇西大马路(昆明至大理云南驿)的线路在元代基本固定,明清两代进一步完善,沿途设有九关十八铺(站),成为云南古代交通的大动脉,于是民间便有了“滇西大马路,九关十八铺”的说法。

高黎贡山的古道

路线一:保山惠人桥-禾木树-象脖子-高黎贡山-黄竹园-太平铺-龙江桥-橄榄站-腾冲。路线二:保山双虹桥-荡锡-南斋公房-林家铺-大坝-腾冲曲石江苴街。路线三:保山芒宽乡-灰坡梁子-北斋公房-马面关-腾冲界头。高黎贡山,古名高仑冈,蒙诏时封为西岳。它北起青藏高原的伯舒拉岭,南达中印半岛的缅甸境内,属横断山脉。从保山至腾冲穿越高黎贡山的古道有许多条,但能通行马帮的道路仅3条:

一条由惠人桥过江,经禾木树、象脖子到高黎贡山山顶的分水岭,然后下到黄竹园、太平铺,经龙江桥、橄榄站抵腾冲城,黎为分水岭道;

一条由双虹桥过江,经荡锡上山,抵南斋公房翻越山口,然后下到林家铺经大坝抵腾冲曲石江苴街,称为南斋公房道;

一条由保山芒宽乡的西亚上山,经灰坡梁子上到山顶,翻越山口下到北斋公房,经马面关抵腾冲界头,称为北斋公房道。3条可供马帮通行的古道,均经过人工铺筑,路面宽度多为2米左右,陡坡急转处宽达3米左右。路面用石铺筑,且有防滑、排水设施。沿古道星罗棋布着古城址、古关隘、古桥梁、驿站、古代军事通讯设施、战场、村落等各种历史遗迹,铭记着在它们身上演绎过的历史风云,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茶马古道滇藏线起点至终点?

茶马古道一般有滇藏道和川藏道两种说法,茶马古道滇藏线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

你听说过滇藏茶马古道吗?

提及古道,人们自然而然便会联想到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西北丝绸之路”。可又有多少人探知,在中国大西南横断山区崇山峻岭的峡谷之中,同样也有可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媲美,连接四川、云南、西藏、印度的“茶马古道”以及东南亚、南亚、中亚大陆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丝绸之路”。

当历史篇章翻到曾经刻迹的那页,两条推动世界进程的“天带”冥冥之中在大理相交,由此带来的历史文化浪潮,使这一地区形成了宗教、文化、艺术多元开放的社会形态,直到如今,依然光彩夺目。

或许你还不曾知道,我们随口而出的“茶马古道”仅仅只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历史上并没有“茶马古道”这个名词,只有 “茶马互市”、“吐蕃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等名词。而“茶马古道”一词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人们提出来的一个新文化概念。

如今的“茶马古道”涵盖了史书中所提及的“吐蕃道”、“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而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便是 “滇藏茶马古道”。

据了解,剑川早在唐代以前就开通了“滇藏茶马古道”(吐蕃道) 。 而这条历经岁月打磨的国际走廊也是沟通我国西南部滇藏地区汉、藏、白、彝、傣、纳西等20多个民族经济与文化的民间商贸通道,并向外延伸到印度、尼泊尔等地区。

至今滇藏茶马古道沿线还居住着20多个民族,其语言、文化非常独特,沿着古道可以领略到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火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以及藏族的雪域文化等。

“滇藏茶马古道”有很多分支路线,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一定改变。但其基本路线依然以产茶的西双版纳、思茅、普洱等地出发,经临沧地区一楚雄地区一祥云一南涧一巍山一大理一漾濞一洱源一剑川一鹤庆一丽江一中甸一维西一德钦一察隅一波密—西藏拉萨,进而从西藏拉萨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地。考察显示,从普洱至西藏全程约4000多公里,马帮连走带休大概需耗时110天,而南诏时期的佛教密宗与观音也正是从这条道上传入中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