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卫生标准,什么是三无茶
茶叶卫生标准,什么是三无茶?
什么是三无茶?
在农村,在茶乡,经常听到农民、客商、职能部门都说"三无茶",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行档的人说什么行业的专业语,不懂行的人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是来自全国有名的茶乡湖北英山,对茶行业的事是十分了解。现在疏理一下此行业用语,与朋友们分享。
第一种说法: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种植的茶,称为"三无茶"。这种说法的人,一般是农民即茶农,茶叶生产厂家,茶叶经营销售商家的常用行业用语。第二种说法:无生产时期,无卫生标准,无生产地址的茶叶,称为"三无茶"。这种说法是普通消费者,工商、卫生管理部门常用的行业性用语。第三种说法:无商标,无执行标准,无合格证的茶叶,称为"三无茶"。这种说法是市场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等职能部门的行业性用语。第四种说法:无包装,无防潮措施,无来源的大路地摊产品,称之为"三无茶"。这种说法是城市消费者的常用说法。这是消费者对地摊、夜市上农民消售自产散装茶叶的说法。总之,这些说法都是各个行业惯用说法,不是普通用语。【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会议用茶标准?
一、茶具准备
一般会议都会提前通知,茶具也可以在会前有个准备的过程。
1.茶叶的准备。条件允许的话,多准备几种茶叶。具体可以准备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黑茶各备一种,例如:西湖龙井、白牡丹、蒙顶黄芽、云南滇红、普洱熟茶(顺序相对应)等,使与会者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只有一种茶叶,应事征求与会者意见,根据与会者需求,提前说清楚。大中型会议,不方便给所有人与会者上茶,应设饮水处,为与会者提供饮料或小茶包,如温茶、咖啡、纯净水等。
2.茶具的准备。包括茶杯、茶盖、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取茶器等。茶具一定要整洁干净,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注意不要使用有缺口或裂缝的茶杯。如果使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之前也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第一遍的茶水一般是洗茶,温杯,不能直接食用。
3.个人卫生的准备。在会议开始前,负责倒茶的人员,特别需要注意手部的清洁,指甲修剪整齐不留指甲、指甲颜色无色。二、茶量
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味道。另一个是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斟茶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真的分好坏吗?
茶是分好坏的,辨别好坏的方式如下:
1、留意茶叶形状。
若茶叶伸展后叶形仍完整诸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者,则表明是好茶叶,多为人工采摘,人工采摘方式较机械采摘更能使茶叶保持完整。若以机械采茶,则因为茶叶叶面破裂损坏,则冲泡后的茶汤更显苦涩。在一罐好茶叶中,茶梗、茶角、黄片及其它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
2、细闻干茶的香味。
在尚未冲泡茶叶之前,可在开罐时细心感受干茶的芳香,也可抓取一些茶叶放置在掌心,细闻茶香。
3、在茶汤滋味中感受真正的好茶。
茶汤的颜色会随着加工过程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不论是何种颜色,好茶色泽清澈明亮,若有混浊不清或呈暗色者则不是好茶叶。在同种茶种中,若浸出物较高浓度者,则为好茶叶。另外,在品尝茶汤时,若较少苦涩之味、而具甘醇沁心的感觉,喝完之后口中茶香弥久不散,且具生津止渴之效,则为好茶叶。
4、观察茶叶叶底。
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在品尝茶汤后,可观察叶底,借此判断茶叶品质。在提供试泡的茶叶店内,消费者可借此来判断茶叶的品质。若茶叶冲泡后很快展开,表示茶菁多为老叶,不是好茶叶,假如叶底破碎杂乱,也可反映茶汤的味道,导致它味道平淡不浓郁且不耐冲泡,在几次回冲之后,就无色无味了。
为什么都说隔夜茶毒如蛇?
因为隔夜茶,爷爷跟姑父差点吵起来,一个要喝,一个不让喝,两个大男人因为一碗茶争得脸红脖子粗,哈哈,我至今都忘不掉那个画面!
爷爷从30多岁的时候开始喝茶,到今天已经40年了,爷爷常说:在咱们这个村里,没有人比我更懂喝茶!爷爷最喜欢喝的茶是普洱茶,起初我不知道原因,后来才知道,普洱茶是保质期最长的茶,只要保存得当,能喝一辈子,一辈子都放不坏,嗯,这很符合爷爷勤俭节约的性格。
爷爷曾开玩笑地跟我说:小子,故宫里面有一个万寿龙团,那可是清朝光绪时期的普洱茶,到现在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还能喝,要是能让我喝一口,现在闭眼也知足喽……
虽然爷爷有些自负,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在喝茶方面,我绝对相信爷爷的品位跟见识,身边的这些亲戚也都一样,逢年过节都愿意跟爷爷一起喝茶。
前段时间,正值秋收之际,我家的农活比较多,姑父也在我家里帮忙,忙碌了一天,晚上弄了些酒菜,我爸陪着姑父喝酒,爷爷年龄大了,以茶代酒一直在旁边陪着,当天晚上,姑父喝了不少酒,就没有回家,跟我住在一起,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出现了搞笑的一幕。
爷爷起床很早,他不喜欢刷牙,也没有刷牙的习惯,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用前一天晚上的茶水漱口,然后再喝一杯隔夜茶,出去走一圈回来吃早饭。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如此,从来没人说爷爷不对,可偏偏这天早上,姑父一个劲儿挑也爷爷的毛病。
姑父很喜欢玩手机,每天看各种所谓的养生文章,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看到了“隔夜茶不能喝”的事情,所以在爷爷用隔夜茶漱口的时候,姑父就说个没完,看着爷爷又要喝隔夜茶,姑父直接上手了,两个大男人因为一杯隔夜茶在院子里展开了拉扯。
爷爷要喝隔夜茶,姑父不让爷爷喝隔夜茶,两人就这么僵持下去了,一边是好言相劝,一边是相信自己,就有一个人愿意服输,最后还是奶奶出面才解开了僵局,那么问题来了:隔夜茶究竟能不能喝?
爷爷喝了一辈子隔夜茶,你现在告诉我隔夜茶不能喝,还说什么“隔夜茶,毒如蛇”,我肯定是不相信的,要不然我爷爷怎么会没事?难道他是传说中的百毒不侵的体质吗?显然不是。
其实,隔夜茶是能喝的,而且能放心喝,爷爷喝了40年都没事,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科学的方式来证明隔夜茶无毒。有人觉得隔夜茶不卫生,放一夜之后会滋生很多细菌。其实不然,实验证明,茶水放置一夜之后的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而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是100 CFU/mL,这说明隔夜茶不仅能喝,而且卫生情况很不错。
有人觉得隔夜茶没有营养。其实,绿茶在刚泡好的时候,茶多酚的含量2742mg/kg,放置一夜之后,茶多酚的含量是2778mg/kg,营养物质不减反增,无论是饮用还是漱口,都对牙齿有好处。
有人觉得隔夜茶可能有毒。其实,茶水里面有2种物质不好,分别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刚泡好的茶水跟放置一夜的茶水一样,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低于16mg/kg,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其实,隔夜茶是能喝的,反倒是刚刚泡好滚烫的茶水不能喝。不少人喜欢喝热茶,刚泡好的茶还很烫,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端起来喝,吹一下喝一口,食管跟胃能感受到一股暖流划过,然后哈出一口热气,其实,这种喝法很危险。
烫嘴的茶不仅会烫伤口腔,还会烫伤食管跟胃,就如同热茶倒在手上之后,手会脱一层皮,食管也是一样,被烫伤之后也会蜕皮,然后就是修复,一直喝烫茶,食管就会一直被烫伤,一直在修复,反反复复,这会提升患食管癌的风险。
除此之外,饿肚子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喝茶,因为茶叶里面有咖啡因,它会刺激胃液的分泌,能促进肠胃蠕动,简单来说,它会加强肠胃的消化能力,本身就饿的不行,肠胃还在努力消化,试想一下,肠胃在消化什么?
没错,就是自己消化自己,过多的胃酸会刺激胃粘膜,胃里面会出现灼热感甚至是刺痛感,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呢?
茶是否真的要洗?
9月29号,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个《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预防饮茶型地氟病防治的文件,建议泡茶的头1-2泡只洗茶不要喝。这是我第一次关注到国家卫健委名义发布的有关洗茶的文件。其实这个文件是有针对性的,主要是向长期饮用茶饼茶砖黑茶等以老叶老梗这些低档茶叶加工的茶叶。氟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摄入微量的氟元素对骨骼和健齿有保健作用,但是摄入过量的氟,就会产生氟中毒,引发氟骨氟牙病,心血管和肠胃疾病等。茶叶是聚氟作物,茶叶中的氟含量是其他作物的很多倍,而茶叶中的氟都是聚集在叶片上,其中老叶的氟含量是嫩芽嫩叶的二三十倍以上,预防地氟病就是针对那些用老叶老梗加工的茶叶。长期以来,由于港台茶叶骗子和传销方式的洗脑传播,一些脑细胞搭牢的对普洱黑茶茶砖这些过去用老叶老梗加工的低档劣质边销茶是情有独钟,而且长期以来以喝这些低档茶叶摆拍装逼为荣,被洗脑的人脑细胞浆糊是很常见的,天天可以见吹嘘普洱的软文,这次国家卫健委的文件就是对这些人的一个饮茶建议,你们装逼可以用点心多洗一次茶,那玩意真对人身体不好。最后补充一段驳斥吹嘘普洱养胃的内容,氟进入胃以后与胃酸合成氢氟酸,氢氟酸有溶脂功能(减肥是真的,但是是血淋淋的),胃粘膜保护是在胃粘膜的顶部有一层致密的脂蛋白细胞,能防止离子进入胃粘膜,氢氟酸就是破坏这层保护的脂蛋白细胞的。您还相信普洱养胃的鬼话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