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课上如何行礼,浙江有哪些茶文化
茶道课上如何行礼,浙江有哪些茶文化?
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乐享茶生活,义芳君说茶致力于独家深度解读茶人茶事茶精神,分享茶叶专业健康知识!
感谢邀请!
在温婉如玉的江浙茶文化圈内,浙江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和生活意趣的区块。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浙江就有种植生产茶叶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浙江早已名茶辈出。浙江人爱喝茶,尤爱喝绿茶。这得益于浙江是我国传统绿茶生产大省,绿茶品类众多,茶质优良,不仅有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还有大佛龙井、开化龙顶、金奖惠明茶、顾渚紫笋茶、阳羡茶,以及近几年来颇为热门的安吉白茶等等。孕育在传统吴越文化精致典雅的氛围里,浙江人喝茶也显得颇有雅趣。十年前,就有一部以开化龙顶茶为叙事背景的电影《龙顶》,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浙江龙顶茶的魅力。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带,南接福建,西临安徽,全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境内多名山秀川,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依山傍水,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历史上,浙江也孕育了非常多的文化名人,且大多数名人都爱好喝浙江绿茶。茶圣陆羽当年就曾隐居在湖州专心著述传世名作《茶经》。而现代文学大家、出自浙江绍兴的鲁迅曾在多篇散文中提及喝茶的感悟,在他看来“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只是,这种清福不仅仅在于喝茶的闲雅,还在于源自真实自然的那份生活感,而并非文人附庸风雅的那类茶趣。由此,我们也大致可以领略到浙江茶文化里那股雅俗共赏的味道,即:富有雅趣而又不缺真实自然的接地气。
浙江作为我国茶叶重要产区之一,浙茶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繁盛,斗茶则是十分盛行的一种风俗。在唐代,浙江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这两地每年都要举办盛大茶宴,邀请社会名流参与品茶,确定贡茶品质,其实这就是“斗茶”。此外,当时的径山寺也常常举办类似的“茶宴”,将肥嫩芽茶碾碎成粉末,用沸水冲泡调制,看看汤花消散的快慢,并举行一系列的敬茶礼佛仪式。我国古代茶艺的经典技法“点茶法”正是由此衍生而来。此外,在一般民俗中,茶叶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之一,茶叶在聘礼中也是较为常见,浙江当然也不例外。譬如:在浙西,若女方已接受对方的提婚,则会泡好茶相待,称之为“食茶”;另外新娘进门后,还会吃上一碗甜蛋茶,寄寓吉祥。
此外,浙江茶文化与佛的结缘,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佛茶文化特色,也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上述的径山寺与径山茶,以及衍生的“点茶法”极生动地阐释了佛茶特点,并东学西渐,由此开了日本现代茶艺先端。此外,普陀山的佛茶,天台山华顶云雾茶、天目山所茶绿茶以及景宁慧明茶都具有佛茶特色,一缕清香在佛香袅袅中,既沉淀红尘滚滚,也让人沉淀自己,体现了“茶禅一味”的意趣。
饮茶礼仪中的捂碗谢茶是怎样的呢?
谢荼礼是皇帝微服出访时赏下面官员喝茶,当时不能行礼扣谢,所以所有人都用手指在桌上敲下表示扣谢,后成为茶道中的谢礼,别人倒茶时,用食指扣表示代表一个人谢谢他,也就是你单身,用二个手指表示你和老婆谢谢他表示你结婚,用五个手指一起敲桌子表示代表全家谢谢他,别的就没有了。中国是礼仪之邦,希望你发挥个人写作整理下,写得好点
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是谁?
本来写了一篇,审核了好久,一怒之下就删除了,重新写一篇吧!
笔者认为,当得起伟大两字的人,要不然是开创时代,要不然是承前启后,要不然是发扬光大,提到日本最多的印象嘛......抛去会导致显卡故障,显示不出衣服的电影以外,相信大家都清晰明确的文化符号就是日料、樱花、茶道、歌舞伎、相扑、动漫之类的东西了吧?
这次我们就说说日本的茶道吧,相信作为日本文化的符号之一应该毫无争议了吧?
日本的茶道起源日本的茶道起源是中国、中国、中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奈良平安时代(公元710-794年)
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日本的朝廷赐茶给僧侣。
文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留学和尚最澄把茶树种子带回日本。这是日本本土开始茶树种植的标志。
所以这个时代的日本喝茶的方式应该和唐朝一样——【喝泡沫】
唐代以前中国没有制茶的方法,都是采摘新鲜的茶叶+香料(葱?生姜?桂皮?茱萸?)熬煮成粥羹食用;
唐代开始,有了茶叶的制备,开始出现粉末状的茶饼(微酵红茶?)。
用锅煮水,一沸(出现鱼眼大的气泡)时,向锅内撒盐;
持续煮水,二沸(出现锅边连珠气泡)时,取一瓢水冷却,然后搅出个漩涡,往漩涡里丢茶叶末;
不断煮水,三沸(水面波浪不断翻滚)时,用取出的水止沸,然后拿勺子沿锅边捞泡沫,大家分着喝泡沫。
西安的同学们请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
日本人荣西(人名)两次入宋,归国后用汉语写了本书《吃茶养身记》,荣西曾在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喝醉了以后献茶醒酒。
至少这说明,这个时候的日本人和宋代人喝茶的方法一样——【打蛋器喝汤】
宋代的喝茶方法,叫做点茶法,其实已经和日本抹茶道几乎一样了。
茶叶仍旧是茶末,不过是倒在碗里,然后用开水浇进去。
随即用茶筅(小型打蛋器?)拼命搅和,直到出丰富的泡沫。
茶末和水完全混合后饮用。
好的茶,泡沫出的快,茶末沉淀慢。
点茶非常讲究水温,水没烧开的话泡沫少且飘,烧太开的话,茶末会快速沉淀。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年)
日本流行“斗茶”,简单说就是铺张浪费,喝茶的时候也喝酒吃肉,还赌博...
之后形成基本礼仪,进化成“书院茶”。
日本的茶文化,此时开始普及至普通人,茶道鼻祖村田珠光作为一休和尚的弟子,把禅和茶融汇在一起,形成茶道的雏形。村田珠光的徒孙武野绍鸥(出生那年村田珠光去世),将茶道日趋完善,把日本茶道规范化,结合连歌、服装等形式,把茶道民族化、本土化。
此时的日本人努力的钻研宋代引进的打蛋器喝茶法(点茶法),而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呢?
朱元璋:
我不管,复杂的事情交给茶农和制茶工人搞定!
我只要拿壶,用水泡了就要能喝!
还要好喝!搞不定杀头!!
(以上为戏说,杠精退散,其实以后这种方式也传到日本,叫做煎茶道)
日本茶道的鼎盛时期当时间进入到安土桃山时代,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出现了,只要玩儿过暗荣公司出品的战国策略类游戏的人,都应该知道的家伙——千利休。
天下三宗匠(俗称三奸商)
不过你们觉得我要介绍的是千利休么?哈哈哈哈哈哈.....你们都想错了!!
今天我要说的伟大人物,是他的孙子——千宗旦!!!
日本茶道的核心体系创立者日本茶道,特指“抹茶道”。
是指用饱含艺术性、规范性的方式,请别人喝茶的一种礼仪性质的文化行为。目的在于通过健康物质享受的同时,帮助人们陶冶性情、加强审美、学习礼仪。日本旧时叫做“茶汤”,如今叫“茶道”。
而这套体系,一切都来源于一位拖油瓶少年。
亲儿子千道庵因为父亲续弦之事和父亲交恶,离家出走,虽然之后和解,但是与拖油瓶儿子千少庵一直关系很差,据说终生没有同席过。
亲儿子千道庵离家出走后,父亲千利休把闺女阿龟嫁给了拖油瓶儿子千少庵,之后生下了孩子千宗旦(又做继承人,又赚一老婆,又得一儿子,这波不亏啊)。
*注:阿龟的身份不明,关于结婚只能表示,通说里是这么写的。
终于出了大事情——家族负责人千利休,被丰臣秀吉勒令切腹!!
千利休死后数年,终于被丰臣秀吉赦免家族的惩罚,随后:
亲儿子千道庵回到了故乡堺港,创立了【堺千家】(宗家);
拖油瓶千少庵留在了日本京都,创立了【京千家】(分家);
宗家千道庵没儿子,宗家断绝;
分家千少庵据说也被丰臣秀吉勒令退休,茶道京千家被交给了儿子千宗旦;
文化反输出的典范千宗旦作为千家茶道的唯一继承人,一心希望发扬祖父千利休的茶道精髓,为了追求极致的去功利化,甚至靠讨饭的方式生存,被称作【乞食宗旦】。
他的四个儿子:
长子千宗拙加贺前田家工作;
次子千宗守高松松平家工作,后成为茶人(一翁宗守),创立武者小路家;
三子千宗左纪州德川家工作,后成为茶人(江岑宗左),创立表千家;
四子千宗室加贺前田家工作,后成为茶人(仙叟宗室),创立里千家;
上述三家并称【茶道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正宗派系,占据绝对核心地位。
而宗守、宗左、宗室也成为三家嫡传家督的固定名字,类似“半藏”这个称呼是服部家头领的固定名字。建国后,里千家的家督千宗室还多次访问过中国,受到过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茶道三千家的关系?表千家:
千家茶道本家,家族为纪州德川家(御三家之一)茶头身份,所以身份最高,而且继承了千家茶道的传家茶室【不审庵】,历代负责人其实有过继,血缘上你懂的。
里千家:
千家茶道分家,继承了千家茶室【今日庵】,据说是目前三千家中事实上最庞大的流派,历代负责人有过继,血缘上你懂的。
武者小路家:
千家茶道分家,家族为高松藩茶道指南役身份,茶室为【观休庵】,历代负责人中有养子,血缘上你懂的。
结语不论如何,这个从中国带走的饮茶行为,如今在用另一种形式输出回中国、甚至是世界,抹茶的味道被很多人们所喜爱,这一切都是从拖油瓶同学的努力学习继承开始;
对于我们来说,至少我们能再领略到经过数百年传承进化的宋代茶艺,也不算一种遗憾,这一切也是从拖油瓶同志的努力学习与继承开始;
让我们认真考虑下,我们作为文化本源国家,还有多少东西需要认真的保留和发扬吧!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和他们比较著名的茶是什么?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99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2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中文名
中国十大名茶
喝茶者为何要轻敲三下桌面?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茶叶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世界饮品上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都知道古代四大发明,可是,我们还有三大特产,分别是丝绸,陶瓷和茶叶,可见自古以来,茶叶在全球物质文化中的地位。
茶文化之茶道。茶道,就是品茶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也是一种烹饪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正如我们所讲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而品茶论道,也是如此。 茶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 喝茶可以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驱除杂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文化。茶文化意为饮茶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特征。 茶文化囊括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中国是茶的故乡,相传远古神农时代,茶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在部分地区,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同时,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茶叶有按产地分的,有按制作工艺分的,有按口味分的。 比如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龙井茶,福建乌龙茶等等。
茶礼。
喝茶的时候,当我们为别人倒茶,有的人为什么要用手指轻叩桌子呢? 故事起源: 根据《中国民俗之谜》一书记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天路经松江游玩,在江边一家茶馆休息,茶房端上茶碗,随后手持铜壶,为大家倒茶,乾隆皇帝只见的眼前一条白线从天而下,宛若那玉带倒挂,而茶水却不偏不倚的倒入碗中,没有溅起丝毫水花。乾隆皇帝看的是心中大奇,觉得很是奇妙,所以他要过铜壶,也学茶房一般给随同的几个太监倒茶。 众太监一看,心中立马就诚惶诚恐起来,自古只有奴才伺候主子的,那里有主子伺候奴才的,但是现在皇帝微服私访,千万不能走漏了风声。几个太监真是又惊又怕又急,话说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太监,他有个习惯,就是坐下一心急,就不由自主的用手指敲桌子,一边敲一边思考问题,眼下的情况,真是急煞人也。这老太监不由自主的敲起了桌子,其他几个太监一看,不明所以,也跟着用手指轻叩桌子,所以一时间“笃笃笃”的声音不绝于耳,乾隆皇帝见此情况,悄声问他们“你们这是干什么呢?”众人都不做声,这个时候老太监悄悄说到“启禀万岁爷,万岁爷给奴才们倒茶,万不敢当,又恐暴露万岁爷身份,故此以手叩桌,代表着奴才们叩头谢万岁爷赏赐”。乾隆一听,也为刚才的唐突感觉不妥,同时也为老太监的思密周全点赞。 后来,这个故事被传去民间,慢慢的,形成了一种礼仪。
叩指礼规矩。
行“叩指礼”的时候,也有很多讲究,按辈分分的话,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晚辈向长辈行礼,下属向上司行礼,五指并拢,手握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叩击桌面,一般叩击三下,代表五体投地。叩击九下,代表三跪九拜!
第二种:平辈之间互礼。
食指和中指并拢叩击桌面,代表着抱拳致谢,一般是敲三下。
第三中:长辈对晚辈。
这种是长辈对晚辈,上司对下属。将中指或者食指叩击桌面(注意,只需要一个手指),一般敲一下,代表点头同意。敲三下,那就是非常欣赏了。
谢谢大家。
欢迎大家点关注支持小哥创作。
祝大家生活愉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