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化,为什么美国要建立美墨边界墙呢
拉美化,为什么美国要建立美墨边界墙呢?
墙的历史
关于这堵墙大家一直认为是川普上台后开始修的,但事实上就如同万里长城并不是秦始皇最先修建一样被人称为“川普墙”的美墨边境隔离墙并不是大统领专属的“伟大发明”,早在2006年布什总统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了。可是美式民主大家懂得,到了2009年由于经费吃紧再加上国会老爷拒绝继续拨款这可怜的墙只好无疾而终…
历史来到2016年。那年,大美兴,川普王,懂王上台要修墙。于是这堵墙也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修墙的意义
其实它和长城都差不多都是为了挡住非法移民。中国是为了挡住来自草原的非法移民,而美国是为了挡住来自墨西哥的拉美裔非法移民。说起这拉美裔那是美利坚民族心中不能言说的痛啊!
众所周知美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主体是来自欧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然而美国的这种人口结构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受到颠覆性的改变!当前美国第一大人口是来自欧洲的白人占总人口62.1%拉美裔是17.4%,看起来白人仍是主体但是令美国主流社会心中惴惴不安又难以启齿的是美国白人家庭的生育率是平均每个家庭1.3个孩子而拉丁裔是惊人的5个!
再加上如今全美有一千两百多万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这样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美利坚就要加入加入拉丁美国家大家庭了,美国主流社会高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变成美国社会的边缘人这就是为什么惴惴不安,而限制拉美人生育或者驱逐他们这种类似的事情虽然以前干过但是明显不符合美国现下的主流价值观这就是为什么又难以启齿。
更重要的是这些来自拉美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挤占了美国中下层白人的生存空间,试想中国离美利坚万里之遥都会因为抢饭碗受到他们的敌视更何况是这些冲到家门口抢饭碗的家伙?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先是人种安全后是就业安全真可谓旧仇又添新恨 。既然解决不了存量就要想尽办法控制增量,于是作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代表又喜欢简单粗暴的大统领就在美墨边境把隔离墙轰轰烈烈的建立起来了。
关于墙的割裂与分化
川普是美国中下层白人的朋友也是几乎整个精英阶层的公敌,所以作为精英阶层的喉舌媒体肯定不会说川普什么好话,底层白人有多喜欢他和他的这堵墙精英层就有多厌恶他,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美国基层和精英层巨大且愈演愈烈的割裂,相比起理想主义虚头巴脑的那一套他们更关心面包和房贷。人总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中选择,既然选择就要付出代价,至于是非功过就只能就给后人评说了,所谓是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为什么像滴滴美团这种大公司?
先说两个题目存在的问题:
1、融资并不一定是因为缺钱,也可能是因为它只是单纯地不想用自己的钱;
2、滴滴和美团真不一定有钱,只是你感觉它比较有钱而已,实际上它缺钱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解释“值钱”和“赚钱”这两个概念的问题。
“赚钱”的公司是解决刚需的,是供应消费市场的;“值钱”的公司是引领时代的,是培养消费市场的。
那它们为什么要一直不断地进行融资呢?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1、独角兽企业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产生的,也就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就会自主的产生变化,而这个时候谁能够满足人们习惯转变而带来的需求,那谁就能成为独角兽企业,这个可以用以前的王朝更替来形容;另一种就是催生的,这就好比现在的某些巨头企业,他们在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布局了,但是既然是“催生”,那么布好局以后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呢?那就需要广告,什么广告最好呢?第一舍得投钱的广告最吸引人,第二有钱人打的广告最吸引人。所以融资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张扬的宣传,一轮一轮的融资,一层一层地培养消费习惯。
2、这样的公司想要发展、持续维护自己独角兽的形象,自然是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硬实力的,包括建设自身软件系统、人才储备等等,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只有不断的融资才能保证自己的资金链,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撑系统的运转,崩塌就是一瞬间的事。另外公司能做到这个程度,周围就会有太多虎视眈眈地盯着等着撕裂它的人,它只能保持高昂的姿态才能防止自己不打盹,所以就需要不断的扩大规模、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防火墙,而这些也是需要钱的。
3、未雨绸缪,公司并不是缺钱了才会去融资,如果真正到了缺钱的时候再去融资,那能够融到资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一家真正好的公司,资本是会主动找你的,一直没找你那肯定是你还不够好,你赚钱的时候他都觉得你够好,你现在缺钱了,他只会庆幸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还怎么可能投资给你呢?
4、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跟谁站在一起,做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说没有资方跟自己站一起的企业风险是100%,那么有一个资方跟自己站一起,企业风险就能下降50%,有两个资方,风险就能降低60%,有三个资方,风险就能降低65%.......,所以融资越多,资本投入越大,就是老板想死,资方都不会让你死,这就跟你在银行贷款一样,你欠银行一万块,天天有人打电话催你骂你,搞不好还打你,但你要是欠银行10个亿你试试,不定时的上门给你嘘寒问暖,还定时的给你安排送礼、体检,生怕你个“好歹”。
5、自然是奔着上市去的,因为一家公司上市之前是股东的,上市之后它就可能是全人类的,上市之前它只能赚部分人的钱,但是上市之后它就有可能赚任何人的钱。大多数公司上市不就是奔着圈钱去的嘛。当然,上市的好处不止是钱,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美女为什么都想嫁入豪门,仅仅是豪门有钱吗?当然不是......
6、跟第四条性质差不多,当第一轮资本成功进入后,先进入的资方会想办法帮你引进第二位资方、第二位资方会跟第一位资方共同帮你引进第三位资方......,原因很简单,谁的钱都想利益最大化,尤其是资本的钱,那么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呢?那就得让钱动起来,不能一直在你这里放着对吧!另外不论谁做投资,那都是有风险的,所以鸡蛋不可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第一位资方假如花了1000万投资你占了你25%的股份,那么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会帮你引进第二位资方,第二位资方进来的时候假如也投了1000万,那么他占得股份一定比25%要低,所以我们理想化一点可以这么想,第一位资方投资了1000万占了你25%,紧接着第一位资方帮你引进了第二位资方,第一位资方从自己的25%中拿出了20%的股份卖给了第二位资方,价值1000万。所以对第一位资方来说,投资的钱一分没少,还白赚了你5%的股份,万一你将来上市了那就是成倍地赚,万一你不上市,他也不损失什么。对你来说,公司貌似没进账,但是公司的估值增加了啊,原来公司25%的股份能卖1000万,现在20%就能卖1000万了,说明公司是值钱的,只要公司值钱就不怕没人买,比如古玩有价吗?自然是越值钱越有价。对第二位资方来说,1000万能成就第一位资方,就会有其他人来成就自己,所以他根本不担心,说句不好听的,当第二位资方进来后,即使这公司做的越来越烂了,已经不可能找不到第三位资方了,他也不担心自己会亏,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评论区见大神
窃格瓦拉出狱流程曝光?
一、窃·格瓦拉其人
窃·格瓦拉,好名字!不知是哪个好事者起的名字,真是形神兼备。
形:此人骨骼清奇,外貌和古巴革命的传奇领导人切·格瓦拉颇有点相似。
神:此人本为一惯偷,因此大号里带一个“窃”字。
窃·格瓦拉,本名周立齐,广西南宁人氏,多次因盗窃入狱,并且上了新闻,接受记者采访。
在采访中,他谈笑自若,妙语连珠,有不少名言流传于网络: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因为这些“金句”,周立齐在网络爆红,成为网红公司的追逐对象。
2020年4月18日,当周立齐再一次踏出广西柳州监狱的大门时,迎接他的除了清新自由的空气之外,还有一大批网红公司的工作人员。
这些网红公司都想跟周立齐签约,据说有开出数百万元高价的。
二、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有的网红靠出位的言行吸引眼球,满足了部分人的低趣味。有这么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用在网红经济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想红?想出名?得制造轰动效应才行。怎么制造轰动效应?那就得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搏出位吸引眼球。
于是各类网红粉墨登场,直播间里各路“美女”个个都是“蛇精脸”,小视频中不是海吃龙虾就是装癫卖傻掌劈青砖……一波操作猛如虎,打赏带货666。网红们的口号是:只要有人看,啥事都敢干!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4年,网红鼻祖芙蓉姐姐使的就是这一招,后来的凤姐更是把这一招用得出神入化。
现在呢?
芙蓉姐姐早已转身向知性大姐方向发展,而凤姐,更是远遁美国,不知所终。
至于陈山杨清柠之流,已惨遭封杀,再难翻身。
三、一些网红公司为了追求利益,主动追捧甚至制造网红,是滋生“网红乱相”的跟本原因。如果网红们语出惊人,或者有雷人之举,人们看过笑过骂过之后渐渐平息,也就罢了。
可是一些网红公司看到了里面的商机:个别网红雷人的言行迎合了部分人的低趣味,有人愿意看就意味着有流量有点击率,有流量有点击率就意味着有利可图,于是这些网红公司到处去挖掘网红,实在不行就自己“制造”出一个网红来。
对于网红来说,一旦出名,什么直播带货、观众打赏、广告收益、平台分成都来了,那收入是相当可观。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利益,才是驱动这一切乱象的源头。
话又说回这窃·格瓦拉身上,其实人家还挺讲原则的,倒不是真的想当网红搏出位。据说他居然拒绝了某网络公司的签约,理由是:签约不就是给他打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要说到做到。并且表示要回家种地多陪陪老母亲。
若真能如此,也算是浪子回头了。
小故事,大道理。我是@章不才 ,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北京又出现确诊?
北京出现确诊病例,会影响上海吗?
“北上广深”,是我国的特大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次北京疫情的爆发,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6月14日对北京疫情发表了看法。
他表示:
好消息是所有病例都与新发地市场有关,没有看到无传播途径的病例,说明防控处于疾病扩散的早期。按照目前的处置力度与速度,这场疫情可控。但坏消息是,新发地市场的吞吐量惊人,后续是否会出现新的爆发点现在不可知。
目前北京有22个中风险地区和1个高风险地区,这种不搞一刀切的防控措施,不仅不伤害全局,也让防控疫情更精准。
北京疫情对上海的防疫工作,会提供更多的经验,从而也会进一步提高上海的防控能力。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继续做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根据“国务院客户端”APP对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目录调整的情况,继续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加强管理。
1.上海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一律14天集中隔离!2次核检!
2.6月13日,上海对16个区87家涉及进口生鲜相关市场等食品采样,共采样1205件,其中外环境、物品表面、水样等共867件,进口食品等338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而北京疫情的爆发给全国各地的防疫都敲响了警钟。
一、全球疫情依然严重,我们的防控不能放松。
虽然我们抗疫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但全球疫情依然严峻,虽然欧洲等国疫情有所好转,但美国疫情严重,印度、巴西等国疫情发展迅速,非洲、拉美疫情不容乐观。
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接下来的冬天,全球范围内疫情是很可能来第二波的。考虑到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传播,这第二波的疫情爆发力度很可能比第一波更大,疫情波及范围更广。虽然疫情在中国阶段性被阻断,中国绝大多数人依然普遍易感,中国依然有新冠再次流行的风险。
基于这样的环境,我们防控疫情这根弦一定不能放松,否则极其容易前功尽弃。
二、我们的防控依然还存在漏洞
这次北京的疫情反弹,和武汉疫情爆发的情况相似,都是出现在了生鲜批发市场。
我们的疫情防控体系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依然有预估不到的漏洞。这就要求我们接下来还要对疫区的食品进行有效的阻隔限制,对一些大型生鲜批发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发现一个漏洞举一反三地补上,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防控能力。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三、个人要科学防护,防控必须到位
这次疫情虽然突然,但是结果还是乐观的,这是基于我们较为完善的防控体系。
北京这次疫情的反弹告诉我们,疫情防控不仅是官方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做好自我防护,不可懈怠。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在封闭、公共、人口密集场所必须戴口罩。肉类食物要熟吃,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做到科学防疫。
相信经历了这次北京疫情,我们的防控能力会得到一个更大的提高,这对全国防疫工作来说,可能并不是坏事。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中国去工业化的影响?
过早去工业化会增加中国经济结构拉美化的风险以及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1月5日,屈宏斌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回顾过去百年,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地区,在工业化扩张的高峰期,工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都超过25%,有的甚至可以达到35%。但现在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占比仅在15%左右,和巴西和墨西哥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比较相近。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官网的数据,中国2018年的人均国民收入是9770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偏上国家。
“过去五年,第一和第二产业不仅没有新增就业,人数还在下降。第一产业下降是长期趋势,也是我们追求的城市化目标。但是第二产业也出现大幅下降。”屈宏斌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末,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7255.8万人,较2013年末减少2005.0万人,下降10.4%;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较2013年末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
“言外之意,过去新增就业里几乎200%都是来自于服务业。按照这个数据,可以百分之百确认,从2013年以来,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唯一力量。”屈宏斌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