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多少圣人

2023-03-19 136阅读 0评论

茶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多少圣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茶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多少圣人

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造就了许多名人志士,仅称作圣人的就有十位,分别贡献于不同的领域,一起来看看吧!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文圣-孔丘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武圣-关羽

关羽,字云长,小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雅号“美髯公”。汉末三国时期名将。

黄金起义时期,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成为历史上一支不可小觑的三人男团,后随刘备南征北战,建立蜀国,位列五虎将之首,一生立功无数,“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等,都广为传颂。

史圣-司马迁

字子长,生于龙门,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他创作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 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

孙思邈的主要著作遗存,根据史书、方志、典籍、道藏、医著、碑石等文献资料记载约有90余种,其中已考订基本确定为托名者71种。

据《旧唐书》载:“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宋徽宗敕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明清时期被尊称为“药王”。

酒圣-杜康

杜康,《史记》记载他是夏朝的国君,道家。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中国酒品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又被称作酒祖。

茶圣-陆羽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 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一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

乔婆子碧螺春的来历?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哈茶的来历?

起源于哈尼族与茶的故事。

甘肃一带很多人喜欢喝罐罐茶?

喝茶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古老的饮食风俗,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说法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传说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时,求悟心切,夜不合眼,由于过度的劳累,沉重的眼皮撑不开,他毅然把眼皮撕下来,扔在地上,地上立即生出一株矮树,叶形似眼,边缘锯齿如睫,弟子困顿,便采一叶咀嚼,顿时精神百倍,这便是茶的来历。

茶叶在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感谢邀请。

茶,最早发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现在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饮茶,其商业价值仅次于咖啡——因为很大的消费量在产地——由种茶人自己喝了,没进入市场。

茶,需要一个界限明确的定义——是指山茶科植物之茶树(Camelia sinersi)的新梢芽叶,泡在新滚开的水中制成的饮料。其他假其之名,以行销之实的各种“茶”——包含这种植物成分的算衍生品,不包含的算蹭热度。

唐代陆羽被称为“茶圣”,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书,叫《茶经》。按他的说法,中国远古先祖神农氏即开始种植茶树。

有时候,“歪果仁”比较较真儿,《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神农氏是在公元前2737年左右把茶当饮料的——真够精确。当然,这部书也注明了,这是“据中国的传说。

不过,中国的学者,包括植物学家坚信,在西周初年,就是3000年前的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已经人工种植茶树了。

这除了植物学上的研究以外,还有古文献的考证。《神农本草经》和《晏子春秋》都有相关记载。最有说服力的,是《诗经》,《豳风·七月》里,有“采茶”的诗句。

但也有两个问题——第一,当时“茶”不叫茶,叫“荼”;第二,当时的茶,不是用热水冲着当饮料喝,二是伴着当凉菜吃,而且说这有消食去火的功能。

“茶”字,的确由“荼”字发展而来。唐以后历代的不少学者考证过此事。

“歪果仁”仍然比较较真儿,说我不管,但我承认,大约公元前350年,中国古代辞书《尔雅》的确最早提到了茶。

咱们呵呵一笑,也不跟他们计较,说“荼”就是茶还很费口舌——反正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茶在中国已经当作饮料了。

两晋时期的郭璞,在《尔雅·释木》注中说:檟“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最早把茶当饮料,始于蜀地——四川那一带。这或许与当地暑气湿气皆重有关,茶有去湿消暑之功效。

连挑剔的“歪果仁”也同意,人工种茶,始于中国的内陆省份四川,后来逐渐沿长江扩展到沿海省份。

西汉时期,人工栽培的茶树逐渐增多,并且有了一些茶叶加工技术。此时,茶开始进入宫廷,成为皇家饮料。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茶在汉代已经成为商品。

晋代后期,出现了蒸青绿茶制法。历代的贡品中,茶是重要一类。民间对于茶及喝茶的讲究也越来越多。

至唐代,茶业兴盛。西南有了茶马古道。朝廷对于私贩茶叶严加管束,有了最早的《茶法》。陆羽写了《茶经》,把喝茶上升到了极高的理论层面。

宋末,发明了茶的烘青制法;元代,改为炒青制法;清代形成了黄、黑、白、青、红五大类茶。 (日本江户时代的茶具)

大约在6世纪最后10年里,茶树种植传入日本。

最初,只是日本禅宗的和尚们喝茶。到了13世纪,茶成为日本流行的饮料。

在这个过程中,饮茶从秉承禅宗教义,发展到美化日常生活,同时作为殷勤待客之道,后来就成为了“茶道”。

所谓茶道,就是按照中国传入的仪节饮茶;讲究的,是仪式感——

喝茶往往在肴馔之后,享以热茶,茶有浓、淡,均按仪节行事;饮茶之所名为“茶室”,常为一小巧房间,以示简朴,其结构式样及装饰材料均需精心设计选用。一般3米见方或着还略小,一端设壁龛,称“床之间”,上面皆有陈设;有一低于地面的小炉灶,供冬季水壶加热,夏季一般使用木炭火盆。进入茶室的门,要小而较低,以向客人表示主人的谦卑。

镰仓时代,茶道始盛,尤其是僧众,参禅饮茶成为向祖师菩提达摩致敬的一种主要仪式。日本最有名的茶道提倡者,是16世纪的千利休,曾供职于丰臣秀吉麾下。他倡导茶道闲适恬静的风格,提出“简素清寂"为茶道四要,至今仍在日本流行。 (英国18世纪茶具)

现在能查到的,欧洲最早关于茶的记载,是非常著名的威尼斯的G.B.拉穆西奥。1559年,他出版了《航海和旅游》一书,里面提到了“中国茶”一词。

接着,是英格兰的R.L.威克姆。他负责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的一家机构,于1615年对喝茶大加赞赏。

1657年,伦敦加威咖啡公司首次公开出售茶叶。这个时候,咖啡已经传入欧洲100多年了,在英格兰,喝掉了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的咖啡。但是,茶叶在英格兰和欧洲迅速走红。

17世纪中叶,饮茶在荷兰已蔚然成风,下午饮茶的习惯并越过大西洋传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市)。 (波士顿茶党事件)

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垄断公司,曾经是英格兰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于1600-1858年间运营,它在向世界推广茶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那个时候,是用快速帆船将茶叶从中国运到英格兰和北美。这曾经被称作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之一。

当时的英国,已经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为了长期垄断茶叶贸易,英国议会1773年通过了《茶叶条例》,以保证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倾销。这导致美洲殖民地民众的强烈抵制,后来演变成了波士顿茶党事件——当地居民把英国货船上的茶叶,全都扔入了海中。而波士顿茶党事件,又是促成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因素。

1684 年,德国医师A.克莱伊尔将茶的日本品种带到爪哇。 中国的茶叶种植,1788年传到印度。

1827年,荷兰品茶家J.1.L.L.雅各布森偷偷潜入中国禁止外人进入的茶园,盗窃了茶树种子。随后他又招募了一些种茶工人,开始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种植茶树。

1869 年传到斯里兰卡;1883年传到俄国。

现在,世界上产茶的国家有50多个。(故宫茶具)

1904 年,在圣路易斯的世界博览会上,因天气炎热,英格兰人R.布莱钦顿担心热茶卖不掉,便将它倒在冰上,从而创始了冰茶。

上个世纪初。纽约的茶叶批发商T.沙利文,不用通常的罐头而改用丝质小袋分装茶叶,就此发明了袋装茶叶。

20世纪40年代,首创了速溶茶,包括加味类型和溶于冷水的类型。

目前,产于中国的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以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生产出的茶类有——花茶、紧压茶、后发酵普洱茶、萃取茶、香料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等。 在不添加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一杯茶的热量,只有4大卡;但却含数种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2和烟酸。茶中含咖啡因,故有兴奋作用。茶的香味来自所含的挥发油,其涩味和颜色来自所含的鞣酸物质。浸泡时间越长,涩味和香味就更浓。要得到满意的茶香,不般需要浸泡3-5分钟。这样,咖啡因能充分泡出,也能泡出中等量的鞣酸物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