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故事,系列对联故事十一苏东坡对联趣话
有趣的对联故事,系列对联故事十一苏东坡对联趣话?
苏轼与黄庭坚松下饮酒下棋,突然一松子落在棋盘上。轼出上联,庭坚对下联。
(轼)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坚)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落日归,路上坚出联,轼逗坚倒地,大笑,遂对出下联。
(坚)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轼)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苏轼与佛印和尚泛舟江中。印建议答对。轼便手指河边一“啃骨头的狗”;印会意,顿将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入江中。对成哑对,二人大笑。意为;
(轼)狗啃河上骨,
(印)水流东坡诗。
苏轼贬黄州时,文人云集其下,钦差大臣来访,欲找茬,对轼的学生出了上联,但个个摇手,钦差讥轼。轼说;他们已对出来了是“默对”,你不懂吗?轼遂念出;
(差)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轼)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佛印和尚与东坡谈佛事,和尚大谈“佛法无边”苏小妹从里屋出联令使女出示和尚,和尚反击,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联;
(妹)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尚)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很巧妙的拆字联呵。苏轼,佛印,苏小妹泛舟于江上;苏小妹见和尚将竹篙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和尚即从苏小妹日前井边打水情景对之;
(妹)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佛印与苏小妹相戏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
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于是,念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东坡讽主持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 见了,皆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苏小妹进京看望做官的哥哥苏轼,多年不见,为了试小妹的文章是否长进便以联试之,小妹见了十分欢喜,却一时想不到下联,忽见一丫环端酒缓缓走来便生灵感对了下联;
(轼)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轼见之拍案叫绝,因上联有《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词牌名,下联对成《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十分工整巧妙。小妹不愧是女才子。
黄庭坚应约来东坡家,东坡出门迎接;恰在此时小妹于窗前捉虱子,小妹于是出对戏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为朋)
东坡笑着应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繁体半风为虱也)
有趣的对联有哪些?
有趣的对联有哪些?
1、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3、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4、
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
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6、
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7、
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
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
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
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11、
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12、
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13、
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 尸 ) (佛印对句)
14、
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15、
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联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汉代传授《尚书》的伏生成名时已90岁,姜尚(太公)辅佐周文王时年整八十。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老迈得志的心情,十分贴切。
对联小故事50字?
1、从前,有个进⼠⽼爷,专横跋扈,不可⼀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的⼤门上贴了这么⼀副对联:
⽗进⼠、⼦进⼠,⽗⼦皆进⼠;
婆夫⼈,媳夫⼈,婆媳均夫⼈。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露出⼀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些笔画。
第⼆天⼀⼤早,进⼠的门前围满了⼤堆看热闹的⼈,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爷,他连忙打开⼤门,⼀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进⼟,⼦进⼟,⽗⼦皆进⼟;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2、守⼀台电脑,两个知⼰,三味⼈⽣,四海朋友,五⼦对弈,溜来溜去,七赢⼋输,久久不睡醒来已⼗时
3、⼀幅对联是这样写的:
上联⽩天没吊事
下联夜⾥吊没事
横批⽆⽐痛苦
古人幽默对联故事?
第1幅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第2幅对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对联故事两猪一槽晋代有一个读书人,自恃能诗善文,常出联嘲弄人。一日,他与友人正在一起吃饭,看到一位身穿妇女领着两个小孩从门前走过,便嘲弄道:一羊引双羔那个妇女回瞪了他一眼,正眼答对:两猪共一槽
谢晋换对联的故事?
明代江西吉水出了一个著名学者,名叫解缙。他通晓琴棋书画,谙熟诗词曲赋,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尤其善对对联,留下了许多佳话。
解缙家的对门住着的是一个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的缙绅赵员外。
有一年腊月三十,赵员外府上张灯结彩,杀鸡宰鹅,准备欢度春节。解缙家却是家徒四壁,铁锅冷灶。解缙心想,过年了,也该帖副春联庆贺一番。他望了一眼对门赵员外家那片青翠葱茏的竹园,取出笔墨纸砚,提笔写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大年初一,赵员外出门看见这副春联,大为恼火,穷人过年,还穷快乐。他叫来奴仆,下令把满园翠竹砍得精光。解缙看到这个情景,明白这是赵员外阴暗心理使然,心中既十分痛恨又十分痛快,他又在对联的末尾各加上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赵员外一见,怒气冲天,下令把竹蔸连根统统拔掉。解缙一见,又在对联的末尾各添加了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赵员外见了气得说不出话来,把自己的胡须拔下了一大把。
从此,解缙的名声传遍了吉水一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