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简介,什么是中国茶道
茶道简介,什么是中国茶道?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讲。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由上可知,饮茶能使人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亚洲国家中哪个国家最讲究茶道?
肯定是中国。中国的茶是中国给世界人民做的一大贡献。《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茶叶能煮着喝吗?
可以煮茶喝,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能用铁壶直接煮茶
使用铁壶直接煮茶的时候,铁单质和茶叶中的酸性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会使茶汤变成黑色,喝了这样的茶会刺激胃黏膜,引发恶习,呕吐,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所以用铁壶烧开水还是比较好的,如果要是煮茶叶的话,建议使用陶壶,紫砂壶,玻璃壶,比较好。
二、并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煮着喝
煮茶一般选用这两种茶,一种是发酵较重的茶叶,比如熟普、六堡茶、老茶婆等黑茶。还有一种就是年份比较久的茶,比如老白茶,陈年岩茶等茶,尤其是老白茶,非常适合煮着喝,只有煮着喝,才能让老白茶的内涵物质充分的浸泡出来。
但是像绿茶的话就不适合煮着喝了,绿茶鲜叶比较细嫩,水温太高的话容易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咖啡碱也会迅速的浸泡出来,从而使茶汤变成黄色,滋味也会随之变苦涩。高档绿茶的冲泡水温一般控制在80-90℃即可。
三、煮茶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
滋味较轻的老白茶、陈年铁观音等就适合直接放进壶里面煮,而普洱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后在拿来煮,这样就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味过于浓烈。
四、茶叶不能煮时间太长
煮茶的时间不能太长,以3-5分钟为宜,因为茶叶在壶中泡制时间再长时间,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会减少。
五、煮茶的投茶量要适当的减少
煮茶的投茶量减少至平时冲泡的2/3,在煮茶器注入2/3容积的水,把水煮至微微冒泡还在沸腾的状态,再把备好的茶放到茶器中,沸腾后即可饮用。
拓展资料
煮茶-茶艺的一种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据考证,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为杰出代表。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唐皇宫每年4月也举办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13件金银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
据《农业考古》杂志主编陈文华介绍,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许多人曾依据《茶经》等文献中的记载复原以陆羽煮茶法为代表的唐代茶艺,但大多是以文学家的想像展开的定性研究,主要体现表演价值。此次茶叶专家们以科学实验为基础,首次对唐代饼茶和陆羽的煮茶法进行了科学的量化研究和成功实践,这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谁能介绍一下茶圣陆羽?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聊聊陆羽,很多人说起陆羽感觉像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一样,茶叶是陆羽以后才有了茶叶,其实在陆羽之前茶叶早就在饮用了,可以说陆羽和《茶经》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中国有记载茶叶的使用最早在春秋战国,最早记载人工种植移栽培育是西汉吴理真在蒙山将野生的茶树移栽,因此吴理真被称为植茶始祖。
其实茶叶最早是和佛教结缘的,吴理真是出家人,包括陆羽也是和佛教有缘的,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从小是个弃婴,被竟陵龙盖寺的僧人智积禅师收养在寺中长大。早在陆羽四百年前东晋高僧支遁曾经驻龙盖寺讲经,支遁是最早讲饮茶与佛理合并,开茶禅一味的先河,被尊为佛茶之祖,龙盖寺有支遁主持开凿的水井,在那里煮水品茶讲经,所以陆羽从小在这样一个环境长大 ,先接触了茶,然后才能去总结发扬茶道。
然后随着安史之乱,难民南迁,陆羽也随着难民到浙江定居,期间遇上他茶道的又一位僧侣朋友皎然,皎然俗家姓谢,是东晋谢灵运的八世孙,同时也精通茶道,皎然比陆羽大十几岁,是陆羽茶道中的师友,皎然对于茶道来说有几处贡献,一是著有《茶诀》三卷,二是最早的茶赛组织者,曾经主持过剡溪诗茶会和顾渚茶赛,其中陆羽就是在剡溪诗茶会上渐露头角,在顾渚茶赛上《茶经》问世而一鸣惊人。
陆羽唐宋时期其实就是知名茶人,并非茶道独一人,因为当时像皎然等人也都有茶书典籍,光唐代茶书就有《茶经》《茶记》《顾渚山记》《煎茶水记》《采茶录》《补茶事》《茶诀》等十余种,到明代其他的茶书都陆续失传,而《茶经》所记载的各方面都比较完善,陆羽在茶道的地位逐渐上升到最后被尊为茶圣。
陆羽是茶圣,谁知道茶仙是谁?清代雍正年间的陆廷灿,花十年时间编撰的《续茶经》,《续茶经》综合收集了唐宋到明代的大量茶书典籍笔记,并结合了清代的制茶种茶记忆,用与《茶经》一样的分类方法,而内容超过《茶经》十倍,因此陆廷灿被茶界称为茶仙。
最后一段是日常普洱常识,陆羽《茶经》对普洱只字未提,陆廷灿《续茶经》也只有寥寥数语,而且关键是这两部茶书中记载鉴茶优劣的办法,与现在普洱炒作的理论天差地别,尤其是《续茶经》清代著作,清代茶叶的泡茶品饮与现代茶道几乎是一样了。
交友软件到底有多乱?
我个人觉得,国内大部分交友软件比较乱,主要原因还是大部分交友软件都是在想方设法让用户充值消费,而只有很少一部分交友软件在着重考虑用户体验。交友软件鱼龙混杂是早就有的问题了。交友软件在想法设法让用户充值消费上的问题,我稍微简单地总结出了以下内容。
交友软件常用套路就是机器人诱导用户充值消费80%的交友软件都是公司背后机器人诱导用户充值,充值完后基本没人搭理和回复,并不是因为你长得丑或者其他原因,是因为里面根本没有多少真实用户。当你注册进去之后,会有很多机器人找你聊天,而且会说很多露骨的话,让你很好奇很渴望的去充值开会员,因为不充值不消费无法回复和私信。但是很多软件可能赚够钱了就跑路了。
交友软件的消费模式多种多样我体验过大概30-40款类似交友软件,大概有几个不同类型的套利赚钱方式。第一个就是包月付费,按照每个月固定消费给出使用套餐;第二个是买短信条数,按照你给别人发送多少条消息来买套餐;第三个是买视频或者语音时长,这个是按照分钟来计费的,每个语音视频包都是有不同时长的。但是基本都是男性用户在消费,因为女性用户比较稀缺,没有女性用户就留不住男性用户,也就更没有人消费充值。
交友软件以赚取男性用户的钱为主大多数交友软件平台,女性用户存在的意义就是赚取男性用户的钱,同时也会给女性用户一定分成。比如男性用户跟女性用户聊天,一分钟语音两毛钱,可能会给女性用户分成五分钱这样,这种简单的赚外快方式会让更多女性注册平台使用,女性多了,男性用户也就更多而且粘性也就更多,男性用户就会持续不断的充值消费。但是具体的消费提成比例,我也不清楚,因为我只体验文字消息没有体验过语音和视频。
综合考虑使用交友平台的利弊不管这些交友平台跟你聊天的是他们的机器人还是真实的女性用户,你要知道,你只是在被他们割韭菜。这些平台,如果对女性用户有收益的话,这个软件的真实女性用户会特别多,但是他们都并不是跟你交友来的,就只是陪你聊天消耗你语音时长或者短信条数从而赚提成的。不要以为别人是喜欢跟你聊天,只是单纯的让你消费然后轻松赚外快。对于那些不给女用户提成的小软件,自然真实的女性用户就很少了,里面大部分就都是机器人,对于你交友的目的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国内的很多交友平台缺乏统一管理和约束,骗子平台、私人平台很多,他们往往自我约束不够,为了赚钱可以做出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最好远离骗子平台,凡是涉及充值消费的都要谨慎,不要盲目消费。最好还是现实交友,多认识一些身边能够接触到的人更靠谱。说到头来,还是要记住,网络交友须谨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