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特区,1990国家开放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第四特区,1990国家开放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5个。
一,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二,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中国有几个经济特区?
中国截止目前已经设立共计7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建立经济特区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主要是:(1)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3)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4)经济特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深圳特区是谁成立的?
1980年8月正式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而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设立特区的主要决策者,更是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深圳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的发展史,邓小平至少在三个关键时间节点上,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1985年5月,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四个。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为什么汕头的存在感这么低?
我是汕头人。汕头发展不起是本身的问题,地理优势更是不差,1858年,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指出汕头是“远东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由此可见汕头当时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商业地位。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汕头港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汕头港扼韩江、榕江、练江之出海口,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福州至广州黄金海岸线中央。东临台湾海峡,距高雄214海里,距香港187海里,历来是粤东、闽西、赣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门户,也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在沿海5大港口群中,汕头港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的枢纽港。《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汕头港确定为广东五大枢纽港之一。汕头市所辖南澳县是广东第一大岛,由于海峡的喉道效应和迎风地形的突起受到的动力抬升作用,使南澳岛具有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有“风县”之称,成为全国三大风力发电场之一。其年平均风速8.54米/秒,年有效风速累计时数7215小时和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678瓦/㎡;尤其是东半岛果老山的平均风速高达10.14米/秒,计得年平均风能功率1153瓦/㎡,其风速之大在全国所有风场中名居首位,其风能之强高于北欧、北美100~500瓦/㎡的均值,风场电力资源实测值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风能资源划定10个等级的第7等级。荷兰风能专家在该岛考察,誉“南澳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经济上作为“潮商”核心组成部分,汕头富商更是层出不穷,如海外的陈慈黉、谢易初、谢国民、陈弼臣、蚁光炎、林百欣、陈振东、翁锦通,大陆的,仅2012年胡润百富榜上版的就有黄光裕、马化腾、周泽荣、黄振达、蔡东青、谢炳、蔡荣军、刘绍喜、陈潮钿、王木红、林秀浩、吴开贤、郑钟南等。拥有种种优势的汕头如今却沦落到如今三线城市的边缘,究其原因无非有几点,第一诚如许多人说的,汕头排外,而且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家族式的企业经验管理也造就了很多优秀的非本地人才无法加入核心决策群。第二地方政府的不作为,这点很大原因也是本地人造成,怎么说呢,汕头人的红包观念是历史悠久,也是本地人潜意识里认同这种观点,无论是干什么,只要涉及政府部门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托人找关系送红包,而不是寻求通过其他方法,反正不送礼心理就不踏实,就连医院生个孩子不给医生个红包都不好意思。第三就是国家的政策和定位,相比深圳是倾举国之力,国家给予汕头的定位还是依靠自身发展,给予的政策优惠也很少,特别是九几年发生的迎宾馆大火事件,更导致加深高层对汕头的不信任甚至说是恐惧,放由汕头去自暴自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