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为何使用建盏喝茶的人还越来越多
宋代点茶,为何使用建盏喝茶的人还越来越多?
说建盏有毒,简直就是谬论。
宋代盛行点茶法,而点茶最好就是用建盏。为何在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定钧中,建盏作为茶盏会一枝独秀?难道被誉为最有艺术造诣的宋徽宗会去用有毒的茶盏?好好读一读《大观茶论》的原文:“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你敢说建盏有毒?
如果你所说的建盏就是指各种颜色的天目盏的话,那就是根本没有搞清楚天目与建盏的区别。近代天目盏的叫法源自于日本,日本僧人在南宋时期到浙江径山寺学习了中国的点茶法,谓之径山茶宴。
回日本的时候除了带走当时特别流行的建盏以外,也带了天目山当地产的一种黑盏。传到日本以后,可能是因为学艺不精的原因,他们就把这种黑色的茶盏通称为天目。
然后日本人自己就学着去烧制,但是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做瓷器不行,烧出来的茶盏因为胎土、釉色和炉温等原因,烧出来就有很多颜色。
后来我们都知道中国衰落了。于是日本就把他们从中国学的皮毛拿到国际上大吹特吹,而西方那些不怎么懂茶的人就接受了日本人的说法,分类时把黑色的盏通称为天目,其中也包括一些五颜六色的茶盏。
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让茶盏颜色绚丽夺目,就搞出了很多化工釉,加之烧制温度比较低,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某些五颜六色的天目盏是可能有毒的。
但一定要区分开与建盏的关系,建盏是指建阳地区有的胎土和釉高温烧制的地域性极强的茶盏,其实就类似于宜兴的紫砂,不是宜兴的就少叫紫砂,不是建阳的就少叫建盏。
以后有时间专门跟大家聊聊建盏和天目以及日本茶道的事情,喜欢这方面话题的可以关注我。
我是茗仁先生,大唐煎茶创始人,茗隅·全国茶人联习发起人,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爱喝茶、爱生活,爱旅游,爱交友。如果你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如何理解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的茶以作用来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用来解渴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茶是中国人的饮料,自古有之,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解渴。多少次,宝玉半夜醒来是向丫环要茶,便由晴雯或麝月从茶婆子中倒出温茶让宝玉解渴。袭人吃年茶回来后,也是吵着口渴让宝玉给倒茶。用茶的片断在红楼梦中不胜枚举,不单是贵族,就是穷苦人家,茶也是少不得的解渴之物。
晴雯被逐后,宝玉悄悄去看晴雯。晴雯这个姑舅表哥家纵使再破旧,也有一个破茶壶。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看时,虽有个黑煤乌嘴的吊子,也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一个碗,未到手内,先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复用自己的绢子拭了,闻了闻还有些气味,没奈何,提起壶来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不大像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呢。”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茶味,咸涩不堪,只得递给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二是用来招待宾客。中国人最讲究礼,茶便是待客之礼。黛玉初到贾府,跟着邢夫人去见舅舅。来到王夫人住处后,本房的丫鬟忙捧上茶来。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绸掐牙背心的一个丫鬟走来笑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不管客人渴不渴,茶一定要先奉上。
贾府各房太太小姐本是一家,可是在用茶时却又分了主宾。第3回黛玉初到贾府,凤姐相见后,一面说话,一面已摆了茶果上来,凤姐亲为捧茶捧果。第8回写宝玉到梨香院薛姨妈处,薛姨妈摆了好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饮茶。第19回,过年袭人被家人叫回家是吃年茶。第26回,贾芸来大观园见宝玉,袭人端了茶来,贾芸忙站了起来,笑道:“姐姐怎么替我倒起茶来?”;第41回,贾母、宝玉等人到翠拢庵,妙玉以各种名茶招待。第26回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宝黛二人正说话,只见紫鹃进来,宝玉笑道:“紫鹃,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紫鹃道:“我们那里有好的?要好的只好等袭人来。”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鹃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倒茶去了。
最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礼是元妃省亲的时候。娘娘归省贾府,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顿时两旁奏乐声起,随即举行“茶三献”隆盛礼仪。茶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室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
三 用来和胃化食。在贾母处吃晚饭,饭毕,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家教女以惜福养身,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过漱盂来,黛玉也漱了口,又盥手毕。然后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此时,茶又兼具了漱口和解渴的两种作用。
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因宝玉生日晚间想大家热闹一番。林之孝家的查夜时,宝玉说因吃了面怕停食不敢早睡,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刚沏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晚饭半个小时后,喝一杯熟普洱茶,有助于分解消化系统内的脂肪,既能暖胃又能助消化。
四 用于婚嫁之礼以茶为礼,称为“茶礼”,又叫“吃茶”。因茶树移植则不生,种树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为坚贞不移和婚后多子的象征,婚娶聘物必定有茶。
那著名的公案便是凤姐取笑黛玉那次。第24回写王熙风送暹罗贡茶给林黛玉。到了25回,大家到怡红院看望宝玉。遇见林黛玉,王熙凤就问起日前赠送遣罗国茶。凤姐道:“不用,我打发人送来。我明日还有一事求你,一同叫人送来罢。”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起人来了。”风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了一齐笑了起来。
明人朗瑛在《七修类稿》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 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大概的意思则是茶树是不能移植,所以茶叶在婚礼当中代表着“始终如一”的意思,也反映当时人们对于婚姻的 重视。
诸如”交杯茶”、“谢恩茶”、“和合茶”、“认亲茶”等风俗在某些地方还有保留,可见茶在我国的婚俗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五 用与丧仪之礼第14回,秦可卿死后,王熙风向宁府仆妇交代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有“供茶”一项。丧事,是家门大事,贾家这样的豪门断不能在礼数上落人耻笑。这里供茶,不是给客人倒茶而是丧礼中的一项。
可卿五七后,凤姐正式哭灵,凤姐款步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多少小厮垂手侍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下,放声大哭,于是里外上下男女接声嚎哭。
六 见证生活情趣茶同诗书一样,是一个人修养生活情趣的表现。在文人身上,茶可不仅仅是杯饮料。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妙玉这个豪门女儿请的一盏茶可是吃出了文人与茶的境界。
首先是泡茶的水。给贾母泡老君眉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后来悄悄请宝钗黛玉吃茶,用的是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水。人们在论茶时,总忘不了谈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炼乳泉石池漫流者上”。除却常见的泉水井水,越是珍贵难得,方衬茶之宝贵。
后来有茶器。贾母来到栊翠庵,妙玉亲自捧了一个雕漆填金云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于贾母。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以小件和五彩的最为名贵。
悄悄把黛玉宝钗拉至耳房,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递与宝钗、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这三个器物均是古玩珍品,用此器物饮茶自是别有一番味道。
还有茶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心中有数说:“这是老君眉。”老君眉系精选嫩芽制成,香气高爽,外形如老人的长眉,带有增寿之意,特别受到老人们的喜爱。所以贾母吃了半盏便赞不绝口。
关于饮茶,妙玉还有一番著名的解读。妙玉笑话宝玉时说到,“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让你遭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
红楼梦的茶经,虽然比不上陆羽的详实,却更为鲜活有趣。书中出现有的茶品种繁多,除上文所提的普洱、六安茶、老君眉、暹罗贡茶,还有有枫露茶、女儿茶、龙井茶等。有真实存在的,也有曹公杜撰的。通过红楼梦关于茶的详实描写,我们真切感受到茶在古代如何与生活息息相关。
宋代人烹茶饮茶与现在的日本茶道有何不同?
宋代点茶道分为:寺院、文人和宫廷,不同圈子其点茶操作方法也不同,其中寺院的点茶道传入了日本。宋代点茶主要用汤瓶点注,其比较注重技法,注重品茶和点茶的自身感觉和审美。其并不太注重栽之以道,顶多是修禅养性、格物致知的凭借。
日本抹茶道在宋代寺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在珠光、绍鸥、利休的完善下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草庵茶道,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讲禅引入了茶道,在茶道过程中修禅养性,这也正是日本茶道礼节严谨,规矩众多的原因,所以日本的抹茶道更像是一个宗教,所不同的是寺院里修禅的僧人变成了茶室里的茶人,这也正是日本茶道至今存在的原因。
描述喝茶听琴的诗句有哪些?
1.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
2.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3.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4.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5.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6.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
7.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8.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9.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10. 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11. 丑妻终胜长为客,薄酒能无更饮茶。
12. 雅倩樊蛮诵长恨,饮茶亦可拟芳斟。
13.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唐】白居易
14.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15.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16.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17.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自从神农氏发现茶,将它作为一种药予以记载之后,茶的品饮方法经历了千年的起承转变,从粗犷走向优雅。茶的走向,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文明发展走向的一个缩影。 春秋时期,茶叶是一种蔬菜,人们一般直接加水煮熟,然后配饭吃。可能还会添上油盐酱醋之类,我是没吃过,十分好奇这味道。不过现在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凉拌茶菜”“油茶”之类,大概也是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古人十分地敬天尊神,所以那时候茶还被当成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明。 汉朝的时候,茶叶终于被作为饮品推广,“武阳买茶”这个典故,可以看得出,至少在富庶的人家,茶已尽作为一种商品来消费。不过汉朝人喝茶的方式仍然很奇怪。一般采摘后的茶叶都是做成饼状的,类似今天的普洱饼。喝之前,先把饼烤红,然后再在陶器里边把它捣碎。最后充入沸水,加上葱姜等调味品。这样一锅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就做好了。哦呸,是一碗香喷喷的茶终于泡好了。不过这样的节奏也太奇怪了吧。汉朝人,你们的茶咸不咸啊? 再来看,三国两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玄学盛行的时代。什么叫玄学?简单理解就是哲学。不过深层次分析就是,科举制还未发明,此时的读书人做官只有靠走关系,或是家庭名望这两种方式,所谓的举孝廉。那你想啊,大批的读书仔没有公务员考试可以参加,更没有公车上书的机会。那既然与政治无缘,就只好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上瞎折腾了,这个时代也是历史上出奇葩最多的时候。 这个时代的有关茶的文化,也没什么好讲的,无非是喝的人越来越多,喝法则跟前辈一样。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提出了“以茶代酒”的概念。这个概念多伟大,以至于到现在我们中国还常常提起。其实说白了,自从中国人提出了这句话开始,我们就已经比别的民族早进入斯文的时代了。喝茶的民族跟喝酒的民族怎么比?就好比秀才与野蛮人。互相瞧不起吧。中国历史后半段发生的很多事都可以用这个偏见来解释。 大唐盛世,对茶最伟大的贡献恐怕是出现茶圣陆羽,一部《茶经》奠定了中华茶道的基础。茶具之精美自不必说,被日本人尊称为“唐物”,与他们自己粗糙的“和物”分开。唐三彩出现,瓷器开始千变万化。茶马古道也形成了,茶叶开始出口。金银类的高档茶器也渐渐受到欢迎。种种迹象表明,茶的时代到了。只是这时候喝茶的时候已经不加葱姜之类的了,我大唐国民早就品出了茶叶本真味道的曼妙。 宋朝,什么都是最高级,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中的LV,奢侈的王朝。连皇帝都写了本关于茶的书叫《大观茶论》,亲自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而且将民间的茶和皇家的茶分开,在福建设立官焙,专做皇家茶,叫龙团凤饼。特供无处不在啊。宋朝人终于不再沉迷于煮茶了,而是点茶,所谓点茶其实喝法有点像今天的咖啡。日本人到现在还是点茶法,冲泡茶粉来喝。有机会的朋友可以现场体会一把。每个人点出来的茶,要比味道,图案,色泽等等,这个叫斗茶。插一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面提到曲水流觞。其实说的就是一种游戏。就是将各自泡好的茶放在一个水循环系统上,转来转去,然后你可以在水面选一杯来喝。 明朝,朱元璋是个土包子,忍受不了那么多规矩,不喝茶粉,不喝茶饼,只喝散茶,直接拿开水一冲。跟今天普通人喝茶是一样一样的。同时由于发酵工艺的发明,喝了几千年绿茶的中国人,开始喝上红茶、黑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什么呢?紫砂壶也是在这时候发明的,第一泡茶利器诞生了。 清朝可能是喝茶最多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喝茶。地球上有五亿人口在饮茶,四亿在中国。那些百年的老茶馆,都是从清朝开始兴起的。洋人们也开始用卖给我们鸦片的钱,来买我们的茶叶了。看古装剧还可以发现,清朝人喜欢盖碗泡。
建盏的存在对于当代饮茶的意义何在?
同样是火,能让存在几百年的艺术瑰宝在十几个小时里面目疮痍,更能让存在几百年前的艺术黑瓷重新灿烂。从接触建盏,到了解建盏,我入坑不久。随着人们对饮茶养生越来越热衷,关于茶以及饮茶的周边产品越来越挑剔,因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古人都受到很大影响,关于饮茶的诗词就有很多。好茶配好器,更是我这种想把生活过精致一点的人的想法,从龙泉青瓷,哥窑,汝窑,钧窑,耀州窑,吉州窑,最后到建窑,一路走来也仅仅是了解一点皮毛,但是唯爱建盏,因为它的精美和烧制的不确定性,成就了每一只盏与生俱来的不同,呈现在眼前的雍容华丽,让人爱不释手,就连完全不知道建盏存在的人,第一眼看到建盏,都会称赞不已,同时也能看出其中价格不菲的原因。说到用建盏喝茶的好处,我认为能够愉悦自己的心情,毕竟人活着就是被心情左右着,天天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哪个心情能不好?再有与友人品茗叙旧,推杯换盏之愉悦何等畅快。至于软化水质等等一些流传的功效,我没有做过任何检测,所以不做评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