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啤酒,诺门坎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

2023-04-11 101阅读 0评论

波罗的海啤酒,诺门坎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

诺门坎战役很特殊,它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悄悄地开始,惨烈地结束,然后又被淹没在二战风云里,几乎无人问津。但此役却可以说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鼻祖,也深深地影响了二战格局。

波罗的海啤酒,诺门坎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

诺门坎战役发生地,位于现在我国内蒙与蒙古国的边境附近,阿尔山西北100公里左右的位置。此处有一条河叫哈拉哈河,河东16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诺门坎(罕)。这次战役日本称之为“诺门坎战役”,而苏联称之为“哈拉哈河战役”。

诺门坎地理位置

背景

在1905年赢得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直琢磨未来的扩张路线:要么向北继续蚕食苏联和蒙古,直到控制西伯利亚;要么南下太平洋,占领东南亚。日本当局也因此分成了两派,互相都不大待见,这也是关东军与陆军司令部的矛盾点。

到了1930年代末,南派逐渐占了上风。但北派没有放弃,其中就包括驻扎在伪满洲的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

小松原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他一直希望有机会好好表现一番,一方面可以升官加爵,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北向战略的地位。当然,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他都希望能够在北方干出一番事业来。

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

诺门坎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都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没有什么边境的概念。但到了日本占领东三省扶持了伪满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日本人坚称以哈拉哈河为界,但苏蒙认为边界应该在河东16公里处,双方互不相让,于是河东就成了争议地区。

1939年5月11日,有蒙古牧民在哈拉哈河附近丢了马匹,于是一个7、80人的蒙古骑兵部队就越过河去寻找。伪满的骑兵仗着人多势众,就动用武力把蒙古骑兵赶了回去。游牧民族的性格决定了这口气是绝对咽不下去的,然后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民间冲突就升级为了军事行动。

蒙古骑兵

事态的爆发点出现在5月28日。东八百藏中佐率领第23师团的200来号人刚打败了苏满骑兵不久,就被包围了。一场激战之后,日军几乎全军覆没,东八百藏也被打死了。

小松原不需要忍,他需要好好表现。

在没有取得东京陆军总部同意的情况下,小松原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行动,彻底摧毁边境附近的苏满部队。小松原的想法与关东军司令部不谋而合,于是他的23师团连同司令部支援的力量,共计2万多人、70辆坦克和180架飞机,在6月20日前后开始向诺门坎附近集结。

对于此次行动,小松原充满了自信。当然,他的自信并不盲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比如他发现日本的铁路线可以到达诺门坎以东160公里处,而苏联的铁路远在700公里之外,日军将因此获得巨大的后勤优势。小松原确信,苏联的后勤能力最多只能保障2个步兵师的兵力,而日本将可以调动大部分关东军。另外,大家都认为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严重削弱了苏联军官的领导能力,战力不足为惧。

被击落的苏联战机

在这种背景之下,小松原好像已经看到了一场胜利,而且是大胜。什么《苏蒙互助协定》,什么斯大林的警告,在小松原的眼里根本就不当回事儿。

但是,对于斯大林,小松原显然还不够了解。虽然苏联的重点是在西线,但斯大林深知东线一旦开了口子,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在战局愈演愈烈形势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他把朱可夫调到了远东,直接向自己汇报。小松原对于大清洗运动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他不知道,朱可夫可是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优秀指挥官之一。

朱可夫一到,就立即梳理了指挥通信系统,加强了军队纪律,同时还秘密调动了飞机、坦克和装甲部队。这一切,小松原还不太知情,但后来的战况将会让他印象深刻。

在朱可夫和小松原的初期较量中,由于地势平坦没有掩体,双方都发力于制空权的夺取。5月底之后,日本派出了90架新型中岛九七式战斗机(Ki-27),配上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对苏联形成了很大的优势——每击落1架日本战机,苏联要损失4架。

中岛九七式战斗机(Ki-27)

在空中取得连续胜利之际,关东军的野心越来越大,一心想吃掉苏蒙部队,而不惜激怒东京陆军总参谋部。

6月27日,关东军对位于蒙古的苏联空军基地发动了大规模轰炸行动。行动中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当关东军司令部拿着这个战果向东京邀功的时候,没想到得到了一顿臭骂,并被严令禁止继续袭击苏联机场。关东军脸上无光,心里更是憋屈,于是就跟东京闹僵了。

日军庆祝胜利

就在东京和关东军司令部争执不休的时候,朱可夫开始集中精力克服后勤问题。现修铁路肯定是来不及了,朱可夫要从公路上做文章。这个时候,原指挥官施特恩就开始大显身手了。从诺门坎到物资基地有700多公里,往返一趟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于是施特恩组织了3800辆卡车和1375辆油罐车(一说运输车辆总数10000~20000辆),蚂蚁搬家式地一点点把物资运到了前线。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卡车累计运送了18000吨炮弹、6500吨炸弹、15000吨燃料,以及所有的部队和武器。这一非凡的后勤大行动,是小松原和关东军司令部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们以为没有铁路什么都运不了,但朱可夫和施特恩却可以。

随着苏联6月份之后有6个伊-152中队和3个伊-16中队、共计100多架战机的加入,苏联逐渐开始扭转战局。

伊-16

苏联的飞机很适合诺门坎,在夏季炎热和多风的环境下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虽然机动性不如日本的九七式,但它火力更猛——九七式有2挺7.7mm机枪,但苏联飞机有4挺7.62mm。2倍的火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机动性的不足。加上苏联的飞机还在座椅上配备了防护装甲,可以抵御来自后方的机枪射击,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还有大量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联飞行员被派到了蒙古,在经验丰富的将领和战士面前,日本飞行员很快就尝到了苦头。

在这段时间里,有个叫篠原弘道的日本王牌飞行员,在8月27日被苏联打下来之前,创造了58击落的惊人战绩。然而,一个篠原弘道不足以支撑整个日本陆航。根据日本自己在战后的统计,5、6月份飞行员死伤比例为10%,7月上升到26%,而到了8月之后,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0%。从数字上就能看得出来,苏联的实力实在不像日本关东军想的那样不堪,到了8月之后,苏联逐渐掌握了制空权。

相对于空军还曾经有过辉煌,在地面作战中,日本陆军一直都不太顺利。两军都注重机械化作战,所以拼的是谁的坦克强,谁的大炮多,简单而又直接。

日本关东军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人员训练不足,武器装备又少又差,而且甚至建制都还不全。最厉害的97式坦克才刚刚开始生产,关东军的主力只能依靠老弱的89式和95式。其中89式重13吨,发动机只有可怜的120马力,时速仅能达到20多公里。95式的时速虽然能超过40公里,但它的37毫米炮只能打700米。相比之下,苏联的主要坦克是13.8吨的BT-7,采用了强大的450马力发动机和佳士得悬挂,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它的主要武器是一门很优秀的45毫米高速炮,射程达2000米。总体而言苏联的坦克可以完虐关东军。

苏联的BT-7坦克

火炮上的对比,还是苏联有优势。日本的主力火炮是150mm和105mm,而苏联的是150mm和122mm。苏联的火炮精度更高,射程更远,比如122mm射程超过20公里,而日本的105mm只能打18公里多点。别小看这2公里,部署得当,苏联就可以全面压制日本的火炮,而日本却无能为力!

所以,在陆军的正面交战中,日本关东军基本上是什么好处也得不到,只能依靠天上的飞机和自己的毅力,还有夜间偷袭。

偷偷摸摸搞夜袭,这不能说日本不讲武德,战争就是不择手段去赢得胜利,过程并不那么重要。在7月之前,日本的夜袭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但事情很快就不一样了。朱可夫不是只会搞后勤,他还注重战略纵深的部署。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即便日本在夜间偷袭成功,占领了几个阵地,但天一亮,苏联士兵就能在火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再给夺回来。战术再高明也解决不了战略失误,小松原跟朱可夫相比,显然还差得远。

苏联抓获的日军俘虏

到了7月底,关东军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了。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苏联的武器装备可以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前线,更搞不清楚苏联的士兵怎么这么勇猛。于是,关东军极不情愿地开始从进攻转为防守,并着手建立防御工事和掩体系统。

8月初,日军在海拉尔一带组建了第6军,23师团是主力。共有38000名士兵、318门大炮、130辆坦克和225架战机。小松原率23师团盘踞前沿阵地,等待他的将是朱可夫的致命一击。

朱可夫早在6月初接管部队时,就仔细研究了23师团的兵力部署。他发现日军有一个致命缺陷——两个侧翼使用了伪满骑兵,力量薄弱不说,小松原还没有设置机动战术力量进行保护,一旦遭到突然袭击,军中必将大乱。如此严重的一个漏洞,朱可夫显然不会错过。

此时的朱可夫,早已羽翼丰满。他的集团军有57000人、542门大炮、498辆坦克和515架飞机。完成了对日军的全面超越!

朱可夫的战略部署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中央部队正面牵制,南北夹击攻击日军两翼,然后实现对23师团的包围。之后的战术可以是围点打援,也可以是关门打狗,还可以是化整为零。

当然,作为苏联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朱可夫在战略上无懈可击,在战术上同样是出类拔萃。为了确保行动上的突然袭击,朱可夫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欺骗手段。比如故意使用无线电广播虚假信息,而且还刻意带着叮叮当当施工的背景音。还比如让飞机和车辆不停地动来动去,以掩盖部队的行进。这一切,关东军都听到了,也看到了,他们认为苏联人在挖壕钻洞准备过冬——这正是朱可夫想要的结果。

8月20日早上5点45分,诺门坎战役的高潮部分终于来临。朱可夫兵分三路,在飞机大炮的助力下,向23师团倾巢而出。左路攻击日军北翼,右路攻击南翼,中路则直接面对小松原。

苏联的进攻,以协同作战为主

苏联中线的进攻异常凌厉,但小松原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了南翼所面临的危险。他想派兵去驰援南翼,但此时北翼的战况貌似更加危机——朱可夫发现北翼久攻不下,就立即增派了第9装甲旅和212伞兵旅,这也吸引了第6军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南翼就约等于放弃了。

8月23日,苏军右路切断了日军的南向撤退路线。

8月24日,北方的第9装甲旅与南方第8装甲旅会合,完成了对23师团的包围。之后几天,关东军调集力量去全力营救,但在苏联的空袭和第6坦克旅的阻挡之下,最终放弃。

到了8月31日,23师团已经被苏联分割包围。之后几天,诺门坎以西的日军被悉数消灭,残部突围逃离回了伪满,边境线重新回到了哈拉哈河以东16公里处,苏联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

蒙古军队在进攻

9月初,双方都已筋疲力尽,都在互相观望对方的行动。不过空中的较量仍在继续,直到停战。

9月15日,苏联和日本达成了停火协议。

结果

出于战争宣传的目的,苏日双方对于伤亡数字都是遮遮掩掩、虚虚实实。几十年来双方都改过好几次,基本上是越改越大,因为调查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客观。

1、日本(含伪满)

日本的正式说法说,战斗中有8440人丧生,8766人受伤,3000人被俘,总计17206人。另外还损失了162架飞机和42辆坦克。

根据第6军医院的记录,诺门坎战役中日本有7696人死亡,8647人受伤,1021人失踪,2350人患病,共计19714人。

前日本农林大臣估计日军伤亡人数总计约3.5万。而苏联最初声称给日本人造成了29085人的伤亡,后来增加到了6.1万人。

6.1万人明显已经大大超过了第6军的总兵力,但苏联坚信他们面对的是7.5万的日本军队,孰真孰假还真不好说。

2、苏联

苏联最初声称有9284人伤亡,但在档案解密之后,2001年,苏联的损失被重新评估为:9703人丧生或失踪,15251人受伤,加上病患,总计伤亡人数为25655至27179人。

除人员损失外,苏军还损失了253辆坦克,250架飞机,96门火炮和133辆装甲车。

3、蒙古

人员伤亡人数为556~990,有11辆装甲车被毁,还失去了1921匹马。

另外,在武器弹药的消耗上,数据是这样的:

苏联:出动战斗机18509架次,轰炸机2015架次,投放炸弹78360颗(1200吨);发射机枪子弹1065323发,炮弹57979枚。日本:估计战斗机/轰炸机出动10000架次,投放炸弹970吨;发射机枪子弹1600000发。

这些数字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想就是那场战争的惨烈程度了吧。通过数字可以看出,苏日双方的损失都非常大,惨烈程度较后来的硫磺岛战役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日本陆军史上最惨败绩之一,不过苏军赢得也并不轻松,比惨的话,也好不到哪里去。

苏联赢在可持续性上,如果继续打,那么仍然会有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运抵前线。日本输在关东军与总部的矛盾上,如果有总部的大力支持,我相信苏联是赢不了的。

影响

因为日本经历了史上最惨的败绩(73%人员伤亡),苏联则是出于西线作战和弱化大清洗运动的目的,双方都没有及时公开诺门坎战役。而且加上二战的爆发,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欧洲战场,诺门坎战役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是,诺门坎战役的影响却是无比深远。

此役让日本更加坚定地执行南向战略,最终把战火烧到了太平洋,所以也可以说诺门坎战役实际上是太平洋战争的第一枪。而苏联一方面借此确保了东线的安宁,使其可以专注于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地区,并最终得以挫败德国的进攻;另一方面也算是挽救和成全了朱可夫,如果没有诺门坎战役,朱可夫的命运可能会完全不同,而苏联的命运可能也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所以,说诺门坎战役影响了二战的局势,我认为一点都不夸张。

喝完无醇啤酒开车算酒驾吗?

如果是完全的无醇,肯定不算酒驾。因为体内没有酒精啊,但是问题是中国很多无醇啤酒是有少量的酒精的[捂脸]

中国把无醇啤酒的门框,定义在酒精度小于等于0.5%vol,原麦汁大于等于3.0ºP。

国内酒驾认定依据标准是驾驶人体内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

也就是说有些无醇啤酒🍺还是含有酒精的,那么你喝得多了,可能在查酒驾,测试的显示你就是酒驾。

国内比较有名的比如燕京无醇啤酒酒精度0.3

青岛无醇啤酒酒精度0.05

国外的如宝华利亚是0

波罗的海≤0.05

你图片的那个还可以,如果没看错,应该是沃斯坦比尔森,酒精显示0.00度。

也就是说有些无醇啤酒还是含有少量的酒精的,而且无醇啤酒品牌多样,国内有10几个品牌,参差不齐,有些小的品牌,酒精含量都不一定准准确,所以喝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看清楚,无醇啤酒的酒精含量。最好还是喝汽水吧。别拿自己的驾驶证开玩笑。

俄罗斯啤酒为什么上头?

啤酒都标注有酒精含量,一般在2%到4%之间吧。一瓶啤酒就上头属于正常酒量。再喝三瓶还是这个状态,一般的酒局就可以应付了。

我们这边有卖俄罗斯波罗的海啤酒。根据瓶子上面的数字,我们称为3号、5号、7号、9号等。其中最厉害的是9号,酒精含量14%。很多外地人都被这个啤酒撂倒了。四瓶不醉就算大酒量了。

啤酒九度十一度区别?

九度十一度啤酒是有区别的。首先所说的度是指原麦汁浓度,度数越高,麦汁浓度越高,相应酒精度也越高。比如象俄罗斯生产的波罗的海啤酒🍺,就分三号,五号,七号,九号等等。号越高原麦计浓度及酒精度越高,劲头越大。以我个人来讲,喝七号的最合适,口感好,能喝三四听,如果喝九号的,两听就有点招驾不住了。

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呢?

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俄罗斯正式命名为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国家,总面积为1709万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人口1.44亿。关于表面积,俄罗斯比冥王星还大。

俄罗斯的国土曾经横跨3大洲:

俄罗斯横跨九个时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北极海域拥有沿海地区。其土地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该国与世界上十六个主权共和国共享其国际边界。俄罗斯总土地面积的77%在亚洲,23%在欧洲。虽然情况确实如此,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居住在欧洲一方。

在欧洲,俄罗斯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人,而亚洲地区人口密度低于每平方公里2.5人。在过去,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俄罗斯是在欧洲还是亚洲的问题更为复杂。俄罗斯曾经在北美拥有其他地区。很难解释俄罗斯究竟属于哪里,因为它似乎占领了三大洲。俄罗斯拥有北美洲领土的问题一直持续到1867年,当时俄罗斯通过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来放弃这些领土,这些领土就是现在的美国阿拉斯加州。

欧洲和亚洲傻傻分不清楚:

关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何处结束以及亚洲部分何处开始的争论已经存在。许多人认为乌拉尔山脉将两个大陆分开,其他人也说伏尔加河划出了两者的界限。因此,在文化和政治上,俄罗斯是欧洲人,但在地理上,它更像是亚洲人。

而实际上,欧洲和亚洲的界限很难分清,欧洲和亚洲在某些地区拥有相同的土地,它们其实在一个大陆上,被称为欧亚大陆。

俄罗斯的其他基本信息: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俄罗斯的其他大城市包括新西伯利亚,下诺夫哥罗德,圣彼得堡和叶卡捷琳堡。从该国的北部到南部,它延伸约4000公里,而东西向约10000公里。总统领导国家,而总理领导俄罗斯政府。

俄罗斯有两个国家象征:国旗和国徽。官方语言是俄语,货币是俄罗斯卢布。另一方面,主要宗教团体是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3岁,而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5岁。

喜欢的请尽情点赞+关注,不喜欢的千万不要勉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