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礼仪,茶对人生有什么启迪

2023-02-14 116阅读 0评论

茶道的礼仪,茶对人生有什么启迪?

【茶道文化】:如果一个人能把茶喝好了,办其他的事情也不会特别难,因为茶里面有很多学问。茶是一种清雅而隽永的文化,中国是茶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和喝茶的国度。当你回归到品茶生活,就是认同这种留白的生活方式;茶,是一种暗号,让人们心领神会的接头,在这祥和吉日,让我们回归自然,步入山中,采茶品茶,领略茶文化的精髓:

茶与自然――亲近绿色;

茶道的礼仪,茶对人生有什么启迪

茶与身心――怡情养生;

茶与文化――生活哲学!

【功夫茶道】:这喝茶“品的是味道,花的是功夫”,若功夫不到,这味道自然就品不出来。。。喝茶最好是三个人,三口为一品,中国人的三指多数,“三”在中国是个吉祥数字,众人的“众”、森林的“森”、水晶的“晶”、品位的“品”。。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

【闻香茶道】:它的香味不能常闻到,只有在你心最静的时候才能闻到,然后瞬间而逝,你想闻就再也闻不到了,用心者闻道也。。

【茶道茶语】:灵芽、择水、养壶、茶道、寻香、灵性。。。茶、水、壶,佛家讲“无情众生”,在爱茶人心目中皆有情,水有优劣之分,泡茶要拿捏好时间,过与不足都是遗憾;紫砂壶盏经茶水浸染,日久则呈现出陶瓷般光泽叫“养壶”。。。我们不能区别两杯茶的孰优孰劣,却能清楚的辨别一杯茶的好坏。。。

【礼尚往来】:朋友请喝的茶自然是最好的茶。。。请人喝茶是不抱目的,这才能喝到好茶!

【茶道自在】:《归去来兮辞》里渴望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适然。。茶给了时间味道,禅给了人生味道。。《烛光·茶香·禅音·乱翻书》:和茶有时候不是让你来会客的,是让你来静心的,一个人泡泡茶最好。。。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喝一杯咖啡叫苦涩人生,品一泡茶叫高山流水。如果人类只可留下一种饮品,我想西方人会不假思索要咖啡,而东方人会脱口而出选择茶。。。

酒半茶满把客羞什么意思?

意思是客人来了敬烟给主人,可是主人不应该接受,酒桌上给客人斟酒要斟满杯,给客人敬茶不要斟的太满,有人要问那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什么说法呢?你又是如何理解呢?

我们农村有句老话叫主随客边,不管城市和农村都有酒文化,茶文化以及地方风俗习惯,我认为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因为客人来了,主人应该热情招待,所以不要随便接受客人的烟,而是要拿出自己的烟招待对方,以此尽下地主之谊,这个也可称得上是礼节问题,就是客人也要分清主次,要不然别人会怪罪自己。

在饭桌上吃酒席的时候,在古代要分上席,下席,东边为上首主要客人和长辈做上首为上席,其次根据客人尊贵或者辈分依次排列,斟酒一定要斟满,要不然不够热情不说,礼数不周还会被客人说主人小气吝惜,还认为你不愿意让客人喝酒,所以这个酒一定斟满才能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敬意!

斟茶则不同,茶有茶文化,斟茶不仅讲究泡茶的茶艺,泡茶的水平,还不能够给客人斟满,因为茶都是刚刚泡好的茶叶,茶水很热,所以不要斟太满以免烫到客人,再说好茶是需要慢慢喝慢慢品的,所以这个也是有规矩的,不可以粗心大意。

不过那些是古代以前的礼仪,现在年轻人,也有很多人没有按照这些去做,比如:不分客人主人互相敬烟也是有的,可能谁的烟好就吸谁的烟了,喝酒也很多人不再分上座上首还是下首了,但对长辈还是要敬酒敬烟茶的,茶也有斟满的,也许认为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品的,当然客人也不会怪罪这些了,茶太热就等等喝嘛。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哪里是什么样的风俗文化习惯呢?欢迎留言评论发表见解!

宋代人烹茶饮茶与现在的日本茶道有何不同?

宋代点茶道分为:寺院、文人和宫廷,不同圈子其点茶操作方法也不同,其中寺院的点茶道传入了日本。宋代点茶主要用汤瓶点注,其比较注重技法,注重品茶和点茶的自身感觉和审美。其并不太注重栽之以道,顶多是修禅养性、格物致知的凭借。

日本抹茶道在宋代寺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在珠光、绍鸥、利休的完善下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草庵茶道,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讲禅引入了茶道,在茶道过程中修禅养性,这也正是日本茶道礼节严谨,规矩众多的原因,所以日本的抹茶道更像是一个宗教,所不同的是寺院里修禅的僧人变成了茶室里的茶人,这也正是日本茶道至今存在的原因。

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谢《说茶》邀请。

首先说茶事,茶文化。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食用药用饮用作用后,中国就有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茶事活动,有了茶的历史,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

广义文化应该从巴人贡茶于西周王室开始,作为青铜礼乐文化的部分。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狭义茶文化应该从东晋那几首诗开始。特别是杜育的《荈赋》。茶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灵物,进入中国文化人的精神生活领域,饮茶激发文思,清神等物理生化作用与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了,中国文化人有了一种新的精神生活的自然空间与领域。

其次,说茶道。我以为,陆羽《茶经》标志着中国茶事历史进入茶道文明的阶段。

我依旧坚持我二十多年前的认识,茶道或茶道文明统揽整个茶事活动。因为《茶经》明确地告诉人们:“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这是九个难点要点,九个动作与过程。

虽然看起来,说的是茶叶采下来以后的茶事,但我们结合茶经所有十个方面,它是包括茶叶产地,和茶叶是什么。《茶经》一之源,实际是开宗明义地向世人解说什么是茶叶,从自然性状饮茶作用到文字训诂,各地民俗。

而《九之略》是对第三“难”,即二十四器的补充说明。《十之图》实际是最早关于茶室的最原始要求。

总之来说,一杯好茶从土壤产地到鉴定区别,从加工制作到饮用,需要把好九个关键程序。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茶,茶圣提出“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关于饮茶,他提出“夏饮冬废非饮也”。饮茶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以实践“俭德”道德的实践,近乎于一种宗教。

三,陆氏茶或陆羽茶道

在茶圣的心目中 或者说茶圣的茶道追求就是以“陆氏茶”与“伊公羹”看齐。达到以茶修身,以茶治国的目标。饮茶就是茶人通过茶来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氏茶,或者说陆羽茶道,由“体均无行去白疾”自己、“坎上巽下离于中”自然与“灭胡明年铸””社会三个部分组成。绝不是单打一,从口福之享到怀抱自然与社会均平。

狭义的“茶艺”,指烹茶斟分茶的技术,古代的艺,主要指技术达到高超的程度。

茶人不仅要掌握九难,烹出好茶,还要提升自己各种修养,包括文化修养与自己身体的调和。文化修养包括琴棋书画诗歌是实现修齐治平的道路。即与烹茶之艺,有区别,同时又有紧密地联系,在陆氏茶中,是紧密结合的。

最早撰写《中国茶文化》的北京社科院王玲女史,曾提出:形而下曰艺,形而上谓道。就是说 把茶艺员的烹茶及其他(她)面前的器、水、火及饮 视为茶艺,而把精神活动,理想追求视为道。这对我们初学者理解艺与道的关系有帮助。也为许多茶文化专家接受。

但在实践过程中,艺和道是分不开的。真如演员在台上的说学逗唱,与台下的文史哲体音美修养密切相关一样。

我在这里借用田蕴章先生讲书法的办法来阐述茶道文明。他说书法家就是文人,文人都应该是书法家。书法实践与文人琴棋诗赋,不能截然分开。琴棋书画诗文歌赋及经史子集 是书法家——文人的字内功,而不是字外功。今天文人不会写字,写字的不懂历史文化,是书法难以振兴的原因所在。

我想说,形而下的修习:烹茶与茶的鉴别,茶的栽培、制作加工等,与形而上的诗赋哲思与以政治抱负及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追求,不能截然分开。

四,茶道文明

茶文明是《茶战》作者刘杰与赖晓文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先有茶文明再有茶文化。与我观点不完全一致地方是,用他们观点讲近现代以后的茶事是合理的,也是茶人奋斗的目标。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近现代社会,提出中国茶文明更有实践引导意义。

而我是历史性地俯瞰整个茶事历史。茶道文明是茶事历史的一个崭新阶段。是文明二字的中国理解,即茶圣陆羽提倡的:精雅,精妙化。

茶道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文化实践体系。

今天要获得一杯好茶,不仅包括现代茶叶科学的指导实践,也必然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与审美原则,而文化技能更是茶人立身之本。一杯茶,好不好,不但中国人要认可,同时还需要欧盟等外国人要认可。

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茶道文明实践者,比之茶圣时代,要付出更多:文化积累更丰厚,茶叶科技知识更复杂,社会生活(国际国内)更繁复。中国茶叶与中华茶道文明要走向国际社会,必须拥有拿得出手的茶事技能与中国文化修养,掌握国际社会规则。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没有自信的理想抱负与政治追求,仅仅满足于把特定一款茶叶泡出最好的滋味,仅仅只是一个茶叶促销员,而不是中华茶道文明的实践家。

中国茶道文明要影响世界,就要实现文化沟通与文化交流,而现代科技现代审美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茶艺,是一种技能;

茶道文明,是一个以茶为载体为媒介的文化复合体,一个规范,一个目标 ,一个需要中国茶人共同努力的伟大实践过程;

茶文化,体现在茶事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请不吝您批判的子弹!

为什么要敲三下桌面?

广东人走到哪吃到哪

每位广东人都深有体会

有人斟茶时,被斟茶那个人还会敲敲桌面

有些还会点头,仿佛进行啥交易。。。

对于老广来讲这个动作简直同

"饭前用茶水洗碗筷"一样紧要!

但好多广东人只是看着父辈这样做

也跟着照做,并不知其所以然

各种饭局不能不懂啊

这些规矩当然赶紧学起来

什么是叩指礼?

可能很多广东人都问过父母

为什么要在桌子上敲几下?

然后父辈就会跟我们讲一个故事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他带了几个大臣微服在茶馆歇脚

乾隆在茶馆内为下属斟茶

下属想三跪九叩谢恩

又恐暴露了皇帝的身份

不便以宫廷之礼相回

便想出一计,用"叩手"代替"叩首"

因为"手"和"首"两字同音

"叩首"改用"叩手"指代

三个弯曲的指头表示"三跪"轻叩九下

就是“九叩首”叩指礼的三种方式

后来几经流传

就演变成了爱喝茶的广东人的饮茶礼仪

也即广东人餐桌上的叩指礼

叩指礼的讲究

虽然知道了敲桌子典故

总算不是什么奇怪的咒术

但如果你还是"半桶水",那还是别乱敲

因为叩指礼不是随便叩两下桌子

怎么敲,敲几下可是相当有讲究!

/ 长辈向晚辈 /

在广东,晚辈会自觉地给长辈们斟茶

出于礼貌,长辈们会用食指或中指

敲击一下桌面,相当于"点头"示意

遇到欣赏的后辈,则会敲三下

/ 平辈之间 /

朋友之间小聚饮茶

自然也不能失了礼仪

食指和中指并拢,同时敲击桌面

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

敲三下相当于三作揖

你平时有敲错了吗?

/ 晚辈向长辈 /

那么,如果长辈为你倒茶

你除了受宠若惊又该如何回礼呢?

五指并拳,拳心向下

一路敲击桌面,叩手指关节

意为五体投地,行"膜拜礼"

敲桌面一般敲三下

遇到特别尊敬的人

可以敲九下,意为三拜九叩

看到这里,大家都弄清楚了吗?

需要补充的是

叩指礼在现在不只局限于喝茶

别人给你倒茶、舀汤、倒酒

你都可以敲一敲

下次出去饮茶,看到人家敲桌子

知道个中秘密的你就可以吹水啦

下次跟家人朋友出去吃饭饮茶

就不要敲错桌子啦,当然除了这些

广东还有很多饭桌礼仪需要注意

饭桌上长辈动筷前不能动

广东家庭在乎长幼有序

一般是坐席首位的一家之主先动筷子

然后其他人才能起筷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讲究

但吃饭的时候会让爷爷辈先动筷子

还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睇菜吃饭,夹菜要夹眼前

在广东

吃饭的时候要先吃眼前的

不要过界

更不能用筷子去撩,挑三拣四

会让人觉得不礼貌

不能用筷子指人

在广东

用筷子指人有骂人的意思

所以平时吃饭说话的时候

要注意不要随便用筷子指人

筷子不能直接插在饭碗里

在广东

如果你吃饭的时候

把筷子插在饭上面

一定会被家长训斥

这种习俗在潮汕地区也有

因为筷子插碗跟祭祀上香一样

所以很不吉利

倒茶水时壶嘴不能对着人

因为倒茶的动作与小孩子撒尿类似

所以在广东一般不会对着客人倒茶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在意这个礼仪

但在老广看来这个动作还是很不礼貌的

茶不能倒太满

这是一条规矩

广东人喜欢以茶待客

但从小时候爸妈就教我们

给客人倒茶不能倒太满

因为茶斟满就有逐客的意思

不能反手给人倒酒

在广东,你倒酒的时候可以斟满

但是如果你反手

会给人一种低看跟不礼貌的感觉

所以要尽量避免

虽然一些老广的规矩

因为陈旧过时而被抛弃

但正所谓:“礼多人不怪”

小时候,长辈们教育我们的礼数和规矩

时至今日还是需要谨记于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