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文化城,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汉唐文化城,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共传20帝,历时290年,一般来说一个古代王朝一般都是三段式分法。即初期、中期和晚期,唐代文学远盛于前代,才子巨匠频出,所以最先在文学上有了四分法。所根据的来源则是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和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又由于开元天宝前后的唐朝,国力鼎盛,文治昌明,历史学上有“盛唐”之号。
三省六部,科举制,府兵制并行开始崛起并征讨四海。624年基本统一中原, 公元630年,唐李靖灭东突厥。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今哈密)主率所属七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后改称伊州)唐朝开始经略西域。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永隆(680年)以后因为长期的征战帝国中衰,丧失漠北,武后执政时休兵,百姓安乐国家繁荣,唐中宗复位后开始对后突厥用兵安定北疆,这一时期皇室内斗激烈。
盛唐(710年~761年)唐睿宗继位后,尽除宫围遗毒,采用平衡政治稳定局势,改革军制设立节度使,其后唐玄宗继位,励精图治,唐朝百年积累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此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乱政,安禄山引发安史之乱盛世终结。唐肃宗李亨毅然留下来抵御安史叛军,收复两京,成为唐帝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安史之乱在其任内基本平定。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骄兵悍将,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
中唐(762年~826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和肃宗先后去世,唐代宗继位。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平定。
唐代宗:为人宽厚隐忍,为了恢复残破的国家,姑息藩镇,抚平战乱休养生息,协调与周边各国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惩治宦官,先后杀掉程元振和李辅国,一些不听话的权臣常被“强盗”杀死或赐“自尽”。由于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国库空虚,唐朝社会经济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委任刘晏、韩滉进行经济改革,收回神策军军权,仁政惠民,国家逐渐呈现安定局面。
之后德宗继位,这位皇帝在历史中风评很差,进奉和宫市这种对民众的敛财行为为人诟病,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可以这么说德宗的种种行为才有了后来唐代100多年的稳定局面,德宗早期为人急躁以致造成四帝二王之变,兴元元年(784年)任用李泌为散骑常侍(787年拜相)进行改革,废除了早期很多的苛捐杂税,大力扩充神策军,采纳李泌的“困蕃策”即对外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天竺打击吐蕃。为此派宦官杨良瑶由广州出海出使大食,达成贞元之盟。在国内德宗时期天灾频繁,数次赈灾安民,支持开展“古文运动”整顿文风,军事上任用韦皋等良将,开边西南,收复数城,西山八国内附,取得了青溪关、泸水、维州三次大捷,扭转了肃宗以来对吐蕃的战略劣势。
顺宗:进行永贞革新革除了不少德宗时期的弊政。
宪宗:以德宗留下的丰饶国库进行削蕃战争,晚期屡败吐蕃,收复原州,并夺取吐蕃峨和、栖鸡等城。取得元和中兴的成果,但自以为宦官家奴易制,设立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德宗时期,宦官仅在无战事时管理神策军,但是担任枢密使后,无论军政皆可插手,真正意义上的宦官专权有此开始。由于宪宗吃起专注内部,致使元和三年(808年)西域沦陷,这一年也是晚唐党争的开始。
穆宗:宪宗时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以至于不能安抚投降藩镇,致使宪宗一死河朔和平卢淄青复叛,穆宗又错误“削兵”好在任用裴度、李绛,乌重胤、薛平等贤臣稳定局势,收回平卢淄青藩镇。任用王起大力选士提拔人才,提拔“晚唐三俊”元稹,李德裕,李绅等人。为之后的晚唐时代储备大量人才。
敬宗:虽然年龄尚小但明辨是非,信任裴度执政,国家安定。
中唐时代,政,财,选,军四权分立,四个领域人才辈出,以,淮南,三浙,巴蜀,岭南四大财税重地为后盾。虽然失去了西域丝绸之路,但是唐朝的对外贸易还有其他路径:其后贞元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西域断绝仅仅是一条路断,并不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各方面成就颇多。譬如禅宗、两税制、古文运动、曲辕犁、雕版印刷和火药的普及,经济中心南移促成的一扬二益富庶、飞券钞引的汇兑雏形、旱田移水田引起的门阀瓦解等等,都是影响深远。
晚唐(827年~907年)唐文宗诛杀宦官引发“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挟持天子控制局面,对参与此事的人员大肆捕杀。并且将朝中重臣全部撤换,任命新宰相。
文宗几年后去世,武宗继位。除权宦,革时弊,平藩镇,灭回鹘。晚期派兵巡边准备,有意收复河隍西域失地,达成“会昌中兴”。843年,石雄击败乌介可汗于杀胡山,回鹘溃灭。
唐宣宗在“会昌中兴”的基础上达成“大中之治”。848年——861年,唐军克复,清水城和扶州以及河隍三州七关和西域伊州。唐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沙洲起义,终将吐蕃击裂为百,使西域吐鲁番、哈密,及青海到甘肃的河西走廊,得以光复。所谓“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866年,张义潮率军深入西域收复西州,轮台,庭州,清镇,等地区,唐安南大都护高骈,平定南诏,收复交趾,设静海军。
875年唐朝爆发黄巢起义,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之乱打击,唐朝统治已名存实亡。907年,唐朝灭亡。
为什么我们汉族人总是称赞汉唐盛世而很少提到明朝?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吧!
01 军事强大。汉朝经刘邦定制,历文景之治,使西汉初年,盛世初具。为鼎盛汉武帝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一朝,刘彻启用卫青大将军,霍去病骠骑大将军。二人领汉武帝命,多次出击匈奴,打通河西走廊,拿回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建立方城,拱卫长安。
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卫青大将军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大军分两路,按汉武帝战略,与匈奴主力决战。
汉朝两路大军皆获大胜,卫青大将军兵至今蒙古杭爱山南赵信城,大获而还。尤其骠骑将军霍去病,登封狼居胥山,书写军人辉煌,凯旋而归。
02 国势强盛。唐朝初年,历经贞观之治,女皇则天,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自汉武以降,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聚集了大批能臣,臣直言极谏,君从谏如流,开拓了君臣共治国事的开明政局。
则天武曌,如《资治通鉴》所言: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有贞观遗风。
而开元盛世,经过唐初的治理,开元盛世到来。涌现了大批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等。
唐朝军事上收复辽西21州,漠北,回纥等重新归顺唐朝,收复了碎叶城,打败了吐蕃,打通了中亚,恢复了西域主权。日本、朝鲜半岛与唐来往频繁。
唐朝至开元年间,已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大,万邦来朝等。
03 文化自信。哲学。汉初为治理国家而推行黄老哲学。名著如《淮南子》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书》《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等。代表人物董仲舒。
史学。以司马迁的《史记》为最。还有班固的《汉书》等。
文学。汉代文学有散文,汉赋,乐府诗。散文以《史记》为最。另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四册)
艺术。现代壁画,人物车马燕饮等。如马王堆帛画等等。
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名传后世的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如《勾股定理》《九章算术》,天文历法,汉代的《太初历》张衡的地动仪。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造纸技术等。
唐朝。唐代的诗歌。其成因有三:经济繁荣昌盛;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开创科举诗赋取士制度。代表人物,初唐王勃等四杰,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晚唐李商隐,杜牧等。
艺术。唐代绘画艺术在画法上有独特的创造题材。人物画如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的《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吴道子号称画圣。张萱周舫仕女人物。韩滉的牛🐮等。另唐初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等。
敦煌莫高窟,是座伟大的艺术博物馆,而唐朝是其艺术的杰出时期。著名的维摩诘经变画,具有突出的中国化倾向。
唐代书法,名家辈出,创新纷呈。楷书有虞、欧、褚、颜等。草圣怀素《自叙帖》等。另音乐舞蹈丰富多彩。
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源于唐朝孙思邈的炼丹术。13世纪,火药经印度阿拉伯,传入欧洲。
天文学。僧一行是天文学家。他通过全国13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实测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为351里80步,他与现代测量的子午线长度比,虽有误差,但在当时,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实测。
医学上,孙思邈的《千金方》收集了五千多个药方,其中对夜盲症,脚气病,甲状腺肿大等病治疗非常先进,后世称他为药王。
建筑。唐朝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典范。这座城市周长36.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城内有良好的绿化,给排水系统,游览区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等等等。
与汉唐相比,明朝其实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朱棣一朝的郑和下西洋,率领明朝舰队驰骋海洋;明初到中叶的倭寇沿海骚扰甚至内地烧杀掠夺,被戚继光带领着戚家军,彻底扫除;出兵朝鲜,击败丰臣秀吉,取得援朝抗倭的彻底胜利;中叶及后,苏杭一带的资本主义萌芽。
科技文化有:王守仁哲学,《永乐大典》小说《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徐霞客游记》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等。
回望历史,汉唐雄风,确实令国人拍案自豪,可郑和七下西洋,拓展海疆,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技术,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党项人去了哪里?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党项族还被称作唐兀、唐古、唐古特、唐括,属于中国古代西羌的一支,因此也被称作党项羌。(西夏文图)
党项人和西夏的建立。党项人是古西羌的一支,在汉朝时期内迁到青海、黄河源东南一带,始终过着游牧生活,最终形成了党项八部,党项人组成了八个大的部落。唐朝时期,经过两次内迁,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由于越来越接近中原王朝,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
唐朝时期对党项部落实行羁縻政策,实行羁縻州治理,类似于现在民族自治区的管理。党项人的首领担任唐朝羁縻州的长官,有相当多的人担任州刺史及其以下的官职,逐步形成壮大起来。(西夏赖以建国的定难军五州图,唐朝末年)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唐僖宗下令全国勤王。当时宥州刺史拓跋思恭(李思恭)率领党项人进行勤王,事后被封夏国公,定难军节度使,掌握了夏州、银州、静州、绥州、宥州,成为唐王朝西北的重要藩镇,也是西夏赖以建国的根据地。
北宋建立后拓跋思恭的后人李继迁摆脱北宋,到李元昊时建立了西夏王国。有人称西夏王国的建立者是鲜卑人的后裔,不过李元昊已经融入党项人之中。(西夏党项人王陵之一图)
西夏灭国和党项人的去向?西夏建立180年后,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崛起,四处攻伐。当时的西夏统治者内部都认为,西夏灭国是迟早的事。1223年,夏神宗不愿意做亡国之君,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德旺,称夏献宗。(党项人城池守卫复原图)
1224-1226年,蒙古军队数次进攻西夏的城池,然而并没有全部攻下,而成吉思汗最大可能在攻城战中负伤,并因此病故于六盘山,临死留下遗嘱,要屠灭最后抵抗的中兴府(兴庆府,银川市老城区)。1227年,西夏国主投降,窝阔台开始屠城,察罕(党项人,元初将领)劝阻屠城,但为时已晚,中兴府人口所剩无几。
党项人战斗力彪悍,让蒙古人忌惮不一,西夏灭国后,皇室贵族基本被屠戮一空,原有的部落也被打散,西夏党项人处于散居状态。北宋建立之初,西夏党项人的人口在20万左右,到西夏灭国时,人口急剧下降,剩余的党项人去向如何呐?
一、党项人回归故里——木雅人。
党项人的起初在青海东南部、川西一带起源,有一部分党项人迁徙到现在的川西地区,主要在大小金川流域附近,建立了几个部落,成立一个“木雅”小政权,现在位于四川贡嘎山周边山区。木雅人自己称自己为藏人。
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一部分人有的被同化为藏族,也有的可能成为其他民族。(木雅人图,现在木雅人有10000人左右,对外讲藏语,内部讲木雅语,考证应该是党项人后裔和原住民弭药人融合的木雅人)
二、党项人被蒙古人同化。
蒙古在征讨西夏时,降服了不少党项人的首领,如劝阻窝阔台屠城的察罕就是党项人,此外还有西夏降将昔里铃部、斡扎篑等,蒙古人称党项人为唐兀人,也统称西夏这一地区的人为河西人、西夏人,这里不单指党项人,还有其他民族。在蒙古的民族等级中,党项人属于色目人等级,位列第二等级。由于同蒙古人杂居,逐渐为蒙古人同化。
三、党项人被回族同化。
党项人没有了部落。生活发生了改变,被迫于各民族杂居,也有一部分党项人同化为回族,西夏统治区内的宁夏现在是回族聚居区。
四、党项人被汉人同化。
也有一部分归降的党项人后来被蒙古统治者派遣到中原地区,其后裔定居在中原,成为汉族的一份子。
1、安徽党项人后裔:党项将领余阙、昂吉儿曾经到中国长江流域担任官员,他们的后裔定居在了合肥。资料出处为:余阙家族的《余氏宗谱》,记载其祖上是党项人。
2、河南濮阳党项人后裔:此外根据河南濮阳一支杨氏的《杨氏族谱》和《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中的记载,党项人蒙古的百夫长唐兀台的后裔定居在濮阳,改姓为杨氏,其祖先唐兀台实际就是党项人。
3、河北党项人后裔:河北省也曾经出土大量党项人的石刻和石碑,时间维度在元朝统治时间内,明朝后就没有了,间接说明党项人在元朝时期在河北有过小聚居。
因此,也有少部分党项人在蒙古为官员,在汉族聚居区任职,后裔自然也定居于任职附近区域,并最终成为汉人,地域散布应该和党项人在元朝任职有密切关系。(宁夏中卫沙坡头区南长滩村全貌图)
另外据新华社2016年的报道,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桥镇南长滩村的居民80%的姓氏是“拓”,原来祖先姓“拓跋”,极大可能是党项“拓跋”部的后裔子孙。全国“拓”氏有12万人左右,大都散居中西部十几个省份,可能是鲜卑拓跋氏后人,也可能是党项人拓跋氏的后人。
洛阳有哪些人文景观?
说起“哪里的人文景观最美,”大多人都会说自己家乡的某个地方或者他认为的某个地方。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我现在要说的是河南宜阳三乡古镇。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我们首先简单说说宜阳三乡古镇的文化。三乡是著名诗人李贺故里,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毛主席就很喜欢李贺的诗,老人家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还有唐玄宗在三乡连昌宮远远欣赏女儿山时,灵感萌发,写出了“千古神曲”《霓裳羽衣曲》。
作为一个普通人游览三乡古镇,首先看到的是三乡古镇几个字和李贺塑像及李贺广场后面的三乡驿,场面很壮观很震撼。我第一次游三乡首先冲李贺故里碑,我的我对李贺的诗文记忆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下一步是进入汉唐文化园看到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塔,相信每一个人第一次看到古塔都会被震撼到。书上是这样描述五华寺古塔—— 俗言云:“三乡有一塔,离天丈七八。”五花寺塔雅致古朴,威武挺拔,屹立在连昌河畔,势遏行云。丽日晴空,巍然壮观,若云蒸雾裹,另有风韵。历代名人权贵,文人学士,常常到此游玩,留下许多诗文。当代著名作家李准1984年游历此地,提笔写下:“古塔笼烟水,山势寂寞雄,人说光武庙,昔日连昌宫”的诗句,并在塔下留影纪念。
看完五华寺塔可以忽略汉唐文化园,也可以忽略三乡驿。但必须要游览汉山顶上的光武庙,宜阳三乡的光武庙(刘秀庙)是中国第一座光武庙。西汉末年刘秀在三乡降伏十万赤眉军,从此奠定了东汉王朝的基业。光武帝刘秀去世后他的儿子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为其在赤眉军三乡受降地汉山之巅建造了第一座光武庙。
登上山顶首先看到的是前殿光武庙三个字
,粗大的柏木柱子、飞檐上的龙头造型、让我们想象出光武庙当年的恢弘气势。进去院内首先是竖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利济可风四个字。然后是几根精美的龙柱和两幢帝王纪念碑为清乾隆年纪修建,上面记录着武帝文治武功的帝王业绩 ,然后是子陵殿都是仅存不多的古建筑。
子陵殿内一幅精美的壁画不仅让我们闻得一段佳话,还为我们解开了疑团:在子陵殿主殿内子陵像两侧的墙壁上有两幅精美的壁画,其中一幅是战昆阳,再现了昆阳大战的情景;另一幅壁画的题目是同裘卧耳,讲述的是光武帝求贤的故事。
说起严子陵民间有传说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是同窗好友。刘秀取得江山后,求贤若渴,想拜子陵为官,一连请了多次,子陵才前往洛阳。刘秀请他进宫相叙,与他同榻而眠,睡梦中子陵把脚压在了刘秀的肚子上,而刘秀却毫不在意。子陵最后并没有入宫为官,刘秀反而给他封地,因而博取了“礼贤下士”“有道明君”的美名,使天下贤士悉数归附。
以上对宜阳三乡古镇的粗略描述还不及当地文化景观的一半,还没有侧重描述自然景观。所以说我的家乡——三乡古镇人文景观最美
问西安是以前叫长安吗?
西安是以前叫长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后,改奉元路为安府,府城简称西安,是历史上西京和长安的合称。西安名称即从开始。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安多次为都城,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扩展资料:
长安历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